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慢性病长期服药,这些“雷区”千万要避开
2025-01-20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1.1万

撰文/王佳宝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长期服药是控制病情的关键。但在服药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雷区”,若不小心踏入,不仅可能影响药效,还可能对健康造成更大危害。

自行增减药量是常见的错误做法。有些患者感觉病情好转,就擅自减少药量,这可能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比如高血压患者,血压刚稳定就减药,血压很可能再次飙升,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反之,有些患者认为加大药量能更快治愈疾病而自行加量,会使药物副作用加剧。如降糖药过量,易引发低血糖,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不按时服药也不可取。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服药时间和间隔,这是根据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规律制定的。以降压药为例,多数长效降压药需清晨空腹服用,若错过最佳时间,无法在血压高峰时段发挥药效,血压波动就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还有一些药物要求饭前或饭后服用,若不遵循规定,药物的吸收和疗效都会受影响。

用饮料送服药物同样是个大问题。果汁、牛奶、咖啡等饮料中的成分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如葡萄柚汁会抑制某些药物代谢酶,使体内药物浓度升高,引发不良反应。牛奶中的钙会与四环素类抗生素结合,降低药物疗效。因此,服药时,最好用白开水送服。

此外,不少人会忽视药物的不良反应。在出现轻微不适,如头晕、恶心等症状时,以为是病情所致,未及时告知医生。某些不良反应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例如他汀类降脂药可能导致肌肉疼痛,若不重视,可能发展为横纹肌溶解症。

慢性病患者长期服药,务必要避开这些“雷区”。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用正确方式送服,并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才能让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河北省遵化市人民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北科大首设“碳中和创新班”,培养模式如何实施?
智能视听工程专业首登本科目录!AI 时代的 “未来专业” 长啥样?
推荐阅读
慢性病康复的关键步骤:从护理干预到生活方式管理
2025-03-17 北京科技报
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预防与家庭照护指南
2025-03-17 北京科技报
慢性病的“前世今生”:从发病机制到预防关键
2025-03-03 北京科技报
日常生活中的慢性病预警信号:你忽视了哪些健康警告?
2025-02-24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