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赖彩敏
一、老年人便秘的原因有哪些?
(1)生理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肠道的生理功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功能逐渐减弱,导致肠道蠕动减缓。肠道内容物通过速度变慢,大便滞留时间延长,从而引发便秘。此外,老年人饮食中纤维素的摄入量减少、肠道内水分的吸收增加,也会加剧便秘问题。
(2)慢性疾病的影响:许多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帕金森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例如,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减缓;脑卒中患者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也可能出现便秘。更有一些疾病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尤其是抗抑郁药、镇静药、钙通道阻滞剂、镇痛药等,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造成便秘。
(3)饮食不均衡:老年人食欲减退、饮食单一,导致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有效预防便秘。如果老年人摄入的膳食纤维过少,就可能导致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此外,水分摄入不足也是便秘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由于感觉不强烈或者怕频繁起夜,常常摄入的水分不足,进一步加重了便秘。
(4)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运动量减少,久坐不动,缺乏运动会导致肠道蠕动减缓,从而增加便秘的风险。另外,老年人的排便感知能力减弱,有时会忽视便意的出现,导致延迟排便,最终发展成便秘。
二、老年人便秘有哪些表现症状?
(1)排便次数减少: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周排便三次至每天一次。便秘患者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且大便不成形,排便过程中往往伴随腹胀、排便困难等不适。
(2)大便干结:由于肠道蠕动减缓,水分被过多吸收,大便变得干硬,排便时需要费力才能排出。大便干结可能导致肛门出血、裂伤等症状。
(3)排便不完全感:便秘患者常有排便后仍感到大便未排尽的感觉,尽管排便已经完成,但依然存在便意。
(4)腹胀与食欲减退:便秘导致大便滞留在肠道内,产生大量气体,可能引发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长期便秘还会影响食欲,使患者感到不适。
三、老年人便秘的护理措施
(1)调整饮食结构:饮食是预防和缓解便秘的关键。老年人应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食品、坚果等,促进肠道蠕动。此外,增加水分摄入也至关重要。每天至少应保证1500毫升水分的摄入量,尤其是在干燥的季节,应适量增加水分,以帮助大便保持湿润。
(2)增加适度的运动:适当的身体活动对促进肠道蠕动具有积极作用。老年人可以进行散步、太极、瑜伽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以提高肠道的功能,减少便秘的发生。运动可以帮助缓解腹胀、促进消化,并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3)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老年人应养成每天固定时间排便的习惯,尤其是在早餐后,这时肠道的蠕动较为活跃。如果排便时没有便意,也可以通过坐便盆或马桶待一段时间,训练便意,避免久坐造成便秘。
(4)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便秘会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老年人充分的心理支持。便秘引起的不适感可能会影响老年人的情绪,导致焦虑、抑郁等问题,护理人员要给予理解和安慰,鼓励老年人积极面对并处理便秘问题。此外,护理人员还要进行健康教育,帮助老年人了解便秘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5)药物治疗:对于长期便秘的老年人,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适量使用泻药。常用的泻药包括乳果糖、甘露醇等,能够软化大便,减轻排便困难。药物使用时应注意剂量,避免过度依赖泻药,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肠道功能的进一步减弱。
(6)定期健康检查:老年人应定期检查肠道健康,及时发现便秘的诱因和并发症。特别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帕金森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肠道功能,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单位:云浮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