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马晓燕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其独特的疗法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受到许多人的信赖和喜爱。然而,要想充分发挥中药的疗效,正确的煎煮方法至关重要。
一、煎药前的准备
(一)药材的浸泡
在煎煮中药之前,要进行正确的浸泡,使药材的有效成分更容易被煎出。一般来说,选择洁净的冷水,水量以高过药材表面约2厘米为宜。药材在冷水中浸泡30~60分钟,具体时间可根据药材的质地、季节和温度进行调整。质地较轻的药材浸泡时间可稍短,质地较重的药材则需要更长时间的浸泡。浸泡过程中可适当搅拌,确保药材充分浸润。
(二)煎药用具的选择
煎煮中药建议使用陶瓷、瓦罐、搪瓷及不锈钢等材质的容器,因为这些材质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能够确保中药的疗效。而铁锅、铜锅、铝锅等金属容器则不宜使用,因为金属离子会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影响药效。
二、煎药的步骤
(一)煎药用水的选择
煎药时,应选择洁净的冷水作为煎煮用水。在浸泡过程中,如果水被药材吸收,可适当加水,但切忌在煎煮过程中加水,更不能将药煎干后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材应弃掉,因为其中的有效成分可能已经遭到破坏。
(二)煎药的火候
煎煮中药火候分为“武火”和“文火”。武火即大火,用于快速加热药液;文火即小火,用于保持药液微沸状态,使药物成分充分溶解。一般来说,煎煮中药应先武后文,然后改用小火继续煎煮。不同的方剂需要不同的煎煮时间。例如,治疗外感表证的药(如感冒退热药)煎煮时间宜短,小火煎煮10~15分钟即可;一般的药小火煎煮30分钟左右;而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则宜长,小火煎煮45分钟左右。煎煮时间长的药物在煎煮过程中需搅拌2~3次,防底层药物焦糊。
三、特殊煎法
(一)先煎
标示“先煎”的药物,需要先将药物单独煎煮30~60分钟,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再放入其他浸泡后的药物中一起煎煮。例如,蛇六谷这味药就需要先煎2小时。
(二)后下
标示“后下”的药物,应等其他药物煎煮快完成前3~5分钟再放入。后下的药物通常是具有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如薄荷、砂仁等,这些成分在高温下容易挥发,因此需要在煎煮的最后阶段加入,以确保其疗效。
(三)包煎
标示“包煎”的药物,需要将该药装入纱布袋中与其他药物一起煎煮,防止药物在煎煮过程中散落或与其他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效。如果药品已有无纺布包装,则可直接煎煮。
四、服法有讲究
一般来说,汤剂宜在饭前一小时服用,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则应在饭后服用。滋补药宜空腹服用,安神药则应在睡前服用。一剂中药通常分两次服用,一日一剂。中药汤剂应当温服,但针对具体情况也可凉服。服药期间应忌食腥膻的食物,如海鱼、虾、蟹、羊肉等,因为这些食物中的异性蛋白会发散药效,还易引起过敏等副作用。同时,不能喝浓茶,因为茶中的鞣酸会降低中药的疗效。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也应避免食用,因为生冷会影响肠胃对药效的吸收,油腻会引起滑肠滞气,不利于药效吸收,辛辣则容易生痰,刺激肠胃。对于补气的中药,还应忌食萝卜,以免降低疗效。
五、煎煮中药注意事项
大多数植物类中药都含有挥发油成分,在煎中药时,一定要记得盖上锅盖,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保留在药液中。煎中药的过程是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中药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达到平衡后,这一过程就会停止。如果继续煎煮,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溶解,反而会使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在煎煮中药之前,水洗会使药材的水溶性成分丢失,导致药效降低。在煎煮中药之前,切记不要用水冲洗药材。大部分中药煎煳后,有效成分都会遭到破坏,应果断丢弃,不要继续服用。
六、结语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已经对如何正确煎煮中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煎煮中药时,请务必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操作,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释放,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中羌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