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傅晓丹
在医学领域中,超声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诊断工具。从早期筛查到疾病诊断,超声技术以其无创、无痛、无辐射的特点,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清晰、直观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极大地提高了疾病的早期发现率和诊断准确率。
超声技术的工作原理
超声波检测技术(Ultrasonography)是一种基于声学原理的医学成像方法,其核心机制在于利用高频声波在生物组织中的传播特性实现诊断目的。从物理特性来看,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人类听觉阈值(>20kHz)的机械波,其中医学诊断领域主要采用1~20MHz频段。当超声波遇到人体内部的组织界面时,如器官、血管或肿瘤的表面,一部分声波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这些反射波(即回声)被换能器接收后,通过压电效应转化为电信号,随后经由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进行重建,最终生成可供临床诊断的断层图像。
超声成像技术包括多种类型,其中B超(二维超声)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B超图像通过光点的明暗反应不同组织的回声强度,形成人体内部的切面图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三维超声和四维超声也在逐渐普及,它们能够在二维图像的基础上提供更加立体、直观的图像信息。
超声技术的早期筛查作用
在医学早期筛查中,超声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妇产科领域为例,早孕期超声筛查是产前检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可以在孕早期(如6~8周)确定宫内妊娠,排除异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等,并评估胚胎的生长发育情况,如胚胎大小、头臀长度等,从而推算孕周。
更为关键的是,早孕期超声筛查还能检测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和结构畸形的风险。例如,妊娠11~13+6周时进行的NT(颈项透明层)筛查,胎儿颈后透明层厚度的量化测量可作为评估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如唐氏综合征)风险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NT正常值小于2.5mm,若NT增厚,则可能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先天性愚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等先天性疾病有关。此外,超声筛查还能检测胎儿鼻骨等结构,为早期干预和科学决策提供关键依据。
超声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广泛应用
超声技术不仅局限于早期筛查,还在多种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领域。
心脏病学:超声心动图利用超声波直接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结构、功能及血流状态。通过超声心动图,医生可以观察心脏的室壁运动、瓣膜活动、血流情况,从而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这对于诊断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冠心病等心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消化系统:超声技术可用于肝脏、胆道系统、胰腺等器官疾病的诊断。例如,通过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以及回声分布,超声可以判断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疾病的存在。对于胆囊疾病,超声能有效发现胆囊结石、胆囊炎等病变。
泌尿系统:超声技术可以检测肾脏、输尿管、膀胱等器官的病变。如通过观察肾脏的形态、大小及回声,超声是诊断肾结石、肾肿瘤、肾囊肿等的重要手段。
妇产科:除了早期筛查外,超声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还包括胎儿发育状况评估、胎儿结构异常检查、羊膜囊状态评估等。在孕中期和晚期,超声被用来评估胎儿的生长和胎位,为顺利分娩提供重要依据。
肿瘤学:超声在肿瘤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肿瘤的定位、大小评估及良恶性鉴别等方面,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超声技术的优势与注意事项
超声技术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得益于其显著优势:无创无痛,避免患者承受穿刺或切开皮肤的痛苦;无辐射,对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安全;实时成像,提供多角度、多切面图像信息;操作简便且费用较低,适合大规模筛查和长期监测。尽管超声成像无害,但检查前需做好准备,如腹部超声需空腹8小时以上,膀胱或前列腺超声则需适量饮水以充盈膀胱。
结论
超声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医学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早期筛查到疾病诊断,超声技术以其无创、无痛、无辐射的特点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清晰、直观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
(作者单位:上海嘉定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