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张春玲
糖尿病足,这一由糖尿病引发的严重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潜藏着截肢的巨大风险。从最初的轻微症状,到最终的严重后果,糖尿病足的发展往往悄无声息,却步步惊心。本文将从糖尿病足的定义、初期症状、风险因素、紧急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等方面,为您全面揭示糖尿病足的真相,并提供紧急警示。
一、糖尿病足的定义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周围血管病变,导致足部感染、溃疡和深部组织破坏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重者甚至面临截肢的风险。
二、糖尿病足的初期症状
糖尿病足的初期症状往往较为隐匿,但仔细观察仍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这些症状包括以下几点。
1. 皮肤颜色改变:足部皮肤可能出现发红或发紫的情况,这是血液循环不良的表现。
2. 感觉异常:患者常感到足部麻木、刺痛或灼热感,有时还会出现疼痛过敏,即轻微的触碰也会引起强烈的疼痛。
3. 温度变化:足部可能发凉或发热,发凉是由于血液循环不良,发热则可能是局部炎症反应或神经病变导致的异常感觉。
4. 干燥皲裂:足部皮肤容易变得干燥、粗糙,甚至出现皲裂,这增加了细菌感染的风险。
5. 趾甲异常:趾甲可能增厚、变形,颜色也可能发生改变,这是高血糖影响趾甲生长和代谢的结果。
6. 伤口愈合缓慢:足部出现的小伤口往往愈合非常缓慢,甚至不愈合,这是高血糖影响伤口修复能力的表现。
此外,还有患者可能出现“脚臭”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足部皮肤代谢功能异常,导致细菌滋生,进而产生异味。
三、糖尿病足的风险因素
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以下几点。
1. 病史:以往有足溃疡或截肢史、视力差、弯腰困难、老年、合并肾脏病变等,都会增加患糖尿病足的风险。
2. 神经病变:下肢麻木、刺痛或疼痛,尤其是夜间疼痛,以及周围感觉迟钝、严重减退甚至感觉缺失,都是神经病变的症状,容易引发糖尿病足。
3. 血管状态: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表明血管状态不良,是糖尿病足的重要风险因素。
4. 皮肤状态:皮肤暗红、发紫、温度明显降低、水肿、趾甲异常、溃疡、足趾间皮肤糜烂等,都是皮肤状态不佳的表现,容易引发感染。
5. 骨、关节畸形:如鹰爪趾、骨性突起、关节活动障碍等,增加了足部受伤和感染的风险。
6. 鞋、袜不合适:不合适的鞋袜可能对足部造成损害,增加患糖尿病足的风险。
四、糖尿病足的紧急处理方法
一旦发现糖尿病足的初期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紧急处理措施。
1. 改善血液循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扩血管药物,如前列地尔、西洛他唑等,以改善足部血液循环。
2. 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3. 清创处理:对于出现的溃疡、坏死等症状,应及时进行清创处理,清除坏死组织,以免加重感染。
4. 抗感染治疗:如出现感染症状,如发热、寒战等,应立即进行抗感染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药物。
5.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如出现下肢动脉闭塞等情况,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如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形术、血管旁路手术等。
五、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
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其预防措施如下。
1. 控制血糖水平:保持血糖在稳定的水平是预防糖尿病足最重要的一步。
2.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眼科、足科和心血管检查,以及相关的神经和血管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并干预潜在的并发症。
3. 合理饮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饮食中的糖分和碳水化合物摄入,多摄入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六、结语
糖尿病足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其初期症状往往较为隐匿,但后果极为严重。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高度重视足部健康,密切关注足部症状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让我们共同关注糖尿病足,守护患者的足部健康!
(作者单位:承德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