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梁玉
免疫力是人体抵御疾病的重要防线,中医素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说,其中“正气”便与免疫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中医理论中,饮食调养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中医饮食调理,达到这一目的。
中医饮食调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饮食调理的核心在于“药食同源”,即食物与药物具有相似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特性,能对人体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产生影响。
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不同性味的食物适用于不同体质的人。例如,寒凉性食物能清热泻火,适合体质偏热者;温热性食物则温中散寒,适合体质偏寒者。食物的升降浮沉特性与人体气机相应,通过食用特定升降浮沉的食物,可以调和阴阳、疏通经络。
此外,食物还有归经之说,即能作用于特定脏腑或经络。因此,通过合理搭配食物,有针对性地调养脏腑或经络功能,可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中医饮食调理的具体方法
均衡膳食,保证营养
保持健康的一日三餐对增强抵抗力至关重要。要确保每日三餐规律进食,避免一天只吃一顿饭。一般来说,每天的食物应包含谷薯类、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和油脂,主食摄入150~500g,粗细搭配,肉类100~150g,蛋1~2个,奶250~500毫升,再适量添加豆制品和油脂。同时,食物种类要多样化,以确保营养均衡,增强抵抗力。
根据体质辨证施食
体质偏寒者:应多食用温热性食物,如生姜、红枣、牛羊肉、荔枝等。生姜在中医中有温中散寒、解表发汗的功效,《药性论》指出姜的功效为“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
体质偏热者:应多食用寒凉性食物,如绿豆、西瓜、冬瓜、苦瓜等。绿豆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的作用,适合夏季食用以解暑热。
合理搭配食物,增强疗效
食物之间的搭配:合理的搭配可以增强食物的疗效,提高营养价值。例如,红枣与枸杞搭配可以滋补肝肾;山楂与麦芽搭配可以消食化积。
药膳调理:在中医指导下,可适当加入中药药膳调理。如芦菊茶(芦根10g,菊花5g,煎汤代茶饮),有疏风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百合鸡子黄汤(百合20g,蛋黄1枚,煮汤食用),可滋阴润肺、清心安神。
中医饮食调理的注意事项
任何食物都不宜过量食用。过量食用不仅无法发挥食疗效果,还可能对身体造成负担。例如,虽然大蒜有抗菌、抗癌、增强身体耐力的作用,但过量食用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不适。
在食疗过程中,还应注意食物的禁忌。例如,孕妇应避免食用寒凉性食物;感冒患者应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日常生活中要随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调整起居生活,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原则。例如,夏季暑湿困脾,易使人食欲不佳、倦怠乏力,可进行粥类食疗,既可健脾利湿、消食开胃,又可补充营养、滋阴养胃;冬季则要保护阳气,忌吃寒凉生冷的食物,可以适当增加服用补脾益气的食物,如薏米、芡实、莲子、淮山药等。
其他提高免疫力的中医方法
提高免疫力是一个综合调理的过程,中医饮食调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除了合理饮食,我们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来提高免疫力。
首先,要保证规律的作息,夜间11时前准备睡觉,12时前入睡,早晨6~7点起床,中午适当午睡,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统的自我修复。
其次,适度运动也是关键,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功法运动,每天30~45分钟,每周5次,持续12周可有效增加免疫细胞数目。
再次,养性调神也不容忽视,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减少抑制免疫系统的激素分泌。
最后,中医外治疗法(如针灸、推拿按摩、艾灸等)也能提高免疫力,通过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激发人体潜能,激活免疫系统,为健康保驾护航。
结论
总之,通过中医饮食调理,结合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养性调神以及其他中医外治疗法,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免疫力,为健康保驾护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重饮食的均衡与多样性,根据个人体质辨证施食,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作者单位:广西省柳州市柳北区柳钢医疗有限公司医院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