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晕厥、癫痫、惊厥,都是气机紊乱?中医如何理解突发意识丧失?
2025-01-13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5914

撰文/唐甜

在日常生活中,晕厥、癫痫、惊厥等突发意识丧失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情况往往伴随着身体的剧烈反应和患者的极度不适。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些病症的发生与人体气机的紊乱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中医是如何理解这些病症的呢?

晕厥:气机逆乱,脑神失养

晕厥,中医称“厥证”,表现为突发短暂意识丧失、四肢厥冷。其发生与气机逆乱紧密相关,人体气机升降应协调有序,若气机逆乱,气血运行失常,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则可能导致晕厥。轻者数秒至数分钟后清醒,重者时间较长但苏醒后一般无后遗症。

中医辨证分型

晕厥在中医中可分为多种类型。气虚血弱型因气虚血弱导致脑组织功能失调,常表现为头晕乏力,可用黄芪、当归、党参等药物进行治疗,具有益气生血、调和脾胃的功效。

心脾不足型因心脾阳虚致气血运行无力而晕厥,白芷、半夏、紫苏等药物进行治疗,具有宣肺散寒、通畅气机等功效。

肝阳上亢型则因肝阳上亢使血液运行加速而晕厥,黄连、黄芩、干地黄等药物进行治疗,具有凉血泄热、降肝阳的作用。

气滞血瘀型:伴有胸闷、脘腹胀满、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舌苔紫暗等症状。建议遵照医嘱使用枳壳、桃仁、红花等药物进行缓解。

痰湿阻滞型:常见于湿重体质或消化系统问题,伴随胸闷、嗓音低沉、胸部痰鸣等症状。建议遵医嘱使用半夏、苍术、杏仁等药物缓解症状。

治疗需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类型的晕厥选用相应药物。

中医治疗方法

体针疗法主取水沟、百会、中冲、涌泉等穴,实证用泻法或点刺出血,虚证针灸并用重灸特定穴位。三棱针疗法点刺十二井穴或十宣出血。耳针疗法选心、皮质下等穴,实证强刺激,虚证弱刺激。

癫痫:气机升降失调,痰瘀阻窍

癫痫,中医称为“痫病”,是指由于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而导致的慢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医认为,癫痫的发病与风、火、痰、瘀、虚等因素密切相关,病位在脑,但与心、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也有重要联系。

中医病因病机

肝气失调可致气血紊乱,引发痫病,情志不遂、暴怒伤肝均为诱因。痰瘀阻窍,因痰湿、痰火等湿热阻碍气血,长期饮食无度、过度饮酒等致脾胃失调,痰浊内生,蒙蔽清窍。气血不足、脾肾阳虚亦可引起痫病,先天禀赋薄弱、久病不愈致气血不足,脑失濡养;脾肾阳虚,温煦失职,亦为痫病之因。

中医治疗方法

癫痫治疗可采用中药如天麻、清水蝎等,具有祛风、养血、化痰功效,需遵医嘱配伍煎煮。同时,针灸治疗通过针刺水沟、内关等穴位,可有效控制癫痫症状,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具体穴位和手法需遵循医嘱。

惊厥:气机逆乱,风痰扰动

惊厥,中医认为是指由于气机逆乱、风痰扰动等导致的突发意识丧失和肢体抽搐等症状。

中医病因病机

外感热邪、内蕴痰热积滞、暴受惊恐等均可引发。此外,气血不足、脾肾阳虚等禀赋不足或久病正虚的情况,也可能导致惊厥。如脾肾阳虚,温煦失职,筋脉失养,则出现抽搐。治疗需辨证施治,针对病因病机进行调理。

中医治疗方法

针对惊厥等不同病因,药物治疗需针对性选择,如肝风内动用镇肝熄风汤,痰火扰心用清开灵注射液,阴虚阳亢用天麻钩藤饮,气血不足用八珍颗粒等,脾肾阳虚用附子理中丸等。针灸治疗则通过针刺合谷、太冲等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症状。

中医对突发意识丧失的整体理解

中医认为晕厥、癫痫、惊厥等突发意识丧失与人体气机紊乱密切相关,气机逆乱、气血运行失常、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是根本原因。治疗时强调辨证施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全面了解病情和体质,选用相应中药方剂、针灸疗法等治疗。同时,中医还注重情志调护和饮食调养,以促进患者全面康复。这种方法旨在从根本上调理身体,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结论

晕厥、癫痫、惊厥等突发意识丧失的情况在中医看来均与人体气机的紊乱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中医可以有效地治疗这些病症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饮食健康、避免过度疲劳等因素对气机的影响以预防这些病症的发生。

(作者单位: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揭秘“地下东六环”:北京首座地下立交挖出“十车道”
爬坡、过坎、拐14个弯!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还“卷”啥?
2027年底北京将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