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海啸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放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身体和心理反应。良好的家庭护理对于减轻患者的不适、促进康复至关重要。以下是肿瘤放疗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南,涵盖关键要点与实践建议。
一、关键要点
1. 皮肤护理
保持清洁干燥:放疗区域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使用温水和柔软毛巾轻轻沾洗,避免使用肥皂、沐浴露等刺激性清洁用品。
避免刺激:放疗区域皮肤应避免冷热刺激,如热敷、冰袋等,外出时做好防晒,防止日光直射。
观察与处理: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如出现红斑、瘙痒、红肿、脱皮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按医嘱使用外用药物。
2. 饮食调理
均衡营养: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保证营养摄入。
少食多餐:放疗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患者应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多饮水:鼓励患者适量饮水,以促进代谢废物的排泄。一般情况下,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500ml,但具体摄入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肾功能和医生建议调整。
3. 休息与运动
充足睡眠: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
适度运动:在医生建议下,患者可进行散步、快走、太极拳等轻度运动,增强心肺功能和耐力,但应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4. 病情监测
血常规检查:放疗期间,患者应每周检查血常规,观察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变化。
观察症状: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疼痛、出血等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5. 心理护理
情绪支持:放疗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影响康复进程。家属应耐心倾听、提供理解和支持,同时可以鼓励患者参与心理咨询、患者互助小组等,以更科学地管理情绪。对于长期焦虑、抑郁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感受,通过沟通、交流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
二、实践建议
1.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保持室内清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噪声和污染。
调整房间布局: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便于患者的生活起居。
2. 加强个人卫生
勤换衣物:患者应勤换内衣、床单等,保持身体清洁。
注意口腔卫生:头颈部放疗患者应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如洁牙、漱口等,避免口腔感染。
3. 合理用药
遵医嘱用药: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注意药物副作用:密切观察药物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4. 功能锻炼
加强照射区功能锻炼:如头颈部放疗后练习张口,乳腺癌放疗后练习抬臂等,有助于减轻放疗后遗症。
循序渐进: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5. 定期随访
按时复查对于放疗结束后的患者至关重要。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这不仅是为了评估治疗效果,更是为了及时了解身体状况,确保康复进程顺利进行。在复查过程中,医生会通过各种检查手段,全面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家属应扮演好辅助角色,协助患者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包括出现的任何新症状、体征的变化等。这些记录能够为医生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制订更精准的治疗计划。
三、总结
肿瘤放疗患者的家庭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家属和患者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合理的皮肤护理、饮食调理、休息与运动、病情监测、心理护理以及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等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康复进程。同时,家属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作者单位:承德市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