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志宏
小儿咳嗽是家长常常遇到的问题,咳嗽症状持续不断,不仅让孩子痛苦不堪,也让家长焦虑不已。中医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医学体系,在小儿咳嗽的调养和治疗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为家长剖析小儿咳嗽的根源,并提供有效的调养方法。
一、小儿咳嗽的中医根源
中医理论认为,小儿咳嗽的根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外感风寒、肺热炽盛、痰湿阻肺、肺脾气虚以及饮食积滞等。
1. 外感风寒:小儿感受外界风寒之邪,侵袭肺卫,肺气失宣,可能会导致咳嗽、流清涕、恶寒发热、无汗等症状。这是最常见的咳嗽类型之一,尤其在季节交替或气温骤变时更为常见。
2. 肺热炽盛:肺热壅盛,上蒸咽喉,灼伤肺津,可能会引起咳嗽、痰黄黏稠、发热口渴、面赤唇红、大便干结等症状。这种咳嗽通常声音洪亮,痰液黄稠,是体内热邪过盛的表现。
3. 痰湿阻肺:脾虚运化失职,痰湿内生,阻滞肺络,可能会导致咳嗽痰多、痰白黏腻、胸闷纳呆、腹胀便溏等症状。这种类型的咳嗽痰液较多,且不易咳出,是体内湿气过重的表现。
4. 肺脾气虚:肺脾两虚,气虚不能固摄,可能会导致咳嗽无力、痰白清稀、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自汗易感等症状。这种类型的咳嗽通常声音低微,痰液清稀,是体内气虚的表现。
5. 饮食积滞:小儿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食积化热,上蒸于肺,引起咳嗽、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大便酸臭等症状。这种类型的咳嗽通常伴有消化不良的症状,是体内食积化热的表现。
二、中医调养小儿咳嗽的方法
针对小儿咳嗽的不同根源,中医提供了多种调养方法,包括饮食调理、推拿按摩、中药调理以及艾灸疗法等。
1. 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是中医调养小儿咳嗽的重要方法之一。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咳嗽类型和体质,合理安排饮食,以达到润肺止咳、清热化痰的目的。
对于外感风寒的咳嗽,可以让孩子适当饮用姜汤或葱白汤,以发散风寒。
对于肺热炽盛的咳嗽,可以让孩子多食用梨、藕、百合等清热润肺的食物。
对于痰湿阻肺的咳嗽,可以让孩子多食用萝卜等利湿化痰的食物。
对于肺脾气虚的咳嗽,可以让孩子多食用山药、大枣等健脾补肺的食物。
对于饮食积滞的咳嗽,可以让孩子适当减少食量,多食用山楂、麦芽等消食导滞的食物。
同时,家长应避免给孩子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咳嗽症状。
2.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中医调养小儿咳嗽的另一种有效方法。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止咳化痰的目的。
揉膻中穴: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用中指指腹轻柔地按揉该穴位1~3分钟,可以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分推肩胛骨:从肩井穴起,沿着肩胛骨内侧缘,双手自上而下用双手拇指螺纹面分推至肩胛骨下角,操作200~300次,可以宣肺止咳。
按揉肺俞穴:肺俞穴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用拇指指腹按揉1~2分钟,可以增强肺气,缓解咳嗽症状。
推拿按摩时,手法应轻柔、均匀,以孩子能够耐受为标准。每天进行1~2次,坚持一段时间,通常可以看到明显的成效。
3. 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是中医调养小儿咳嗽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孩子的咳嗽类型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以达到润肺止咳、清热化痰、健脾补肺等目的。
对于外感风寒的咳嗽,可以使用三拗汤、止嗽散等方剂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对于肺热炽盛的咳嗽,可以使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蛇胆川贝液等药物清肺泻热、化痰止咳。
对于痰湿阻肺的咳嗽,可以使用橘红痰咳液、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等药物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对于肺脾气虚的咳嗽,可以使用参苓白术散、玉屏风颗粒等药物健脾补肺、益气止咳。
对于饮食积滞的咳嗽,可以使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大山楂丸等药物消食导滞、止咳化痰。
中药调理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家长切不可自行盲目给孩子服用中药,以免引发不良后果。
三、结语
小儿咳嗽久治不愈,中医调养可有效缓解。调养需依据孩子体质和咳嗽类型,遵循专业中医师建议。家长应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本文旨在为家长提供参考,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中医医院妇女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