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徐云龙
骨折,作为一种常见的骨骼损伤,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疼痛,还可能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质量。在骨折后的康复过程中,科学锻炼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然而,很多患者往往因为缺乏正确的指导,盲目进行锻炼,结果适得其反,甚至导致二次伤害。因此,了解骨折康复的科学锻炼方法,对于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骨折康复的基本原则
1. 动静结合
骨折初期,应以制动为主,确保骨折部位稳定,促进骨折愈合。但同时,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的轻微活动,如肌肉等长收缩练习,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
2. 循序渐进
骨折康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逐步增加锻炼的强度和范围。切勿急于求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 个体化原则
每个人的骨折情况、身体状况和康复能力都不同,因此,在制定康复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锻炼方案。
4. 全面康复
骨折康复不仅仅是骨骼的愈合,还包括肌肉、关节、神经等多方面的恢复。因此,在锻炼过程中,应注重全面康复,促进肢体功能的整体恢复。
二、骨折康复的不同阶段与锻炼方法
1. 早期康复阶段(骨折后13周)
主要目标
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防止肌肉萎缩。
锻炼方法
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如手部骨折,可以尝试轻轻握拳、松开;腿部骨折,可以做踝关节的上下活动。这些练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
被动活动: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对未固定的关节进行轻柔的被动活动,如肩关节的外展、内收等,以维持关节的活动度。
2. 中期康复阶段(骨折后36周)
主要目标
增加骨折部位的连接和稳定性,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锻炼方法
主动活动: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逐渐增加骨折部位上下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和强度。如腕部骨折,可以尝试做手腕的屈伸、旋转等活动。
助力运动:使用助力器或他人帮助,进行更大幅度的关节活动练习。
3. 后期康复阶段(骨折后6周及以上)
主要目标
全面恢复肢体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协调性。
锻炼方法
抗阻训练:使用弹力带、哑铃等器械进行力量训练,增强受伤部位的肌肉支持。如腿部骨折后,可以进行深蹲、腿弯举等练习。
平衡与协调训练:通过平衡板、单脚站立等练习,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
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以提高心肺功能,加速新陈代谢。
三、骨折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
1. 遵循医嘱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康复计划进行锻炼。如有不适或疑问,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2. 避免过度锻炼
过度锻炼可能导致骨折部位再次受伤或移位,影响愈合。因此,在锻炼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身体的反应,如有疼痛、肿胀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锻炼。
3. 保持正确姿势
在进行锻炼时,应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规范,避免因错误的动作方式对骨折部位造成不良影响。
4. 合理安排锻炼时间
锻炼时间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进度合理安排,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也应注意休息和营养补充,以促进骨折愈合。
5. 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是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和调整康复计划的重要手段。患者应按时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调整锻炼方案。
四、骨折康复的营养支持
优质蛋白:如鱼、蛋、奶、豆类等,有助于骨细胞修复。
钙和维生素D:如牛奶、坚果、晒太阳等,可以促进骨质增长。
均衡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五、骨折康复的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心态:骨折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缓解焦虑情绪:通过冥想、阅读、听音乐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提高康复效果。
六、总结
骨折康复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患者、医生和家属的共同努力。科学锻炼是骨折康复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遵循医嘱、循序渐进、个体化原则、全面康复等基本原则,以及在不同康复阶段采取适当的锻炼方法,患者可以有效地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同时,注意营养支持、心理调适等方面的配合。希望每一位骨折患者都能在科学锻炼的指导下,快速恢复健康。
(作者单位: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