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闭惠虹
龋齿,俗称“蛀牙”,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若不及时预防与治疗,可能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困扰。因此,了解龋齿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对家长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全面解析儿童龋齿的相关知识,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保护孩子的牙齿。
1.龋齿的成因
导致儿童龋齿(蛀牙)有四大元凶,那就是细菌、饮食、牙齿质量和时间,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从而产生龋齿。
(1)细菌:每个人嘴里住着一些坏细菌,如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可称之为“蛀牙菌”。它们最喜欢吃牙齿上的食物残渣。吃完后,蛀牙菌会吐出酸性物质,这些酸能慢慢腐蚀牙齿,造成蛀牙。
(2)饮食:高糖、黏性食物是致龋菌的主要食物来源。当孩子频繁摄入这类食物时,细菌会利用糖代谢产生的有机酸来破坏牙釉质,导致龋齿。此外,食物残渣在口腔中滞留,也会发酵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表面,促进龋病的发生。
(3)牙齿质量:主要指牙齿的结构、排列以及唾液的成分等。儿童的乳牙上有很多小沟和缝隙,容易掩藏食物残渣和细菌。再加上孩子往往刷牙技巧不够,没有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唾液清洁能力也弱,增加了龋齿的风险。
(4)时间:龋齿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细菌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足够的有机酸,导致牙齿脱矿。因此,如果家长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龋齿风险,就可以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
2.龋齿的危害
(1)损害牙齿结构。龋齿会导致牙齿产生洞穴,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影响牙齿的完整性,使牙齿变得脆弱。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牙齿折断或脱落。
(2)引发疼痛。龋齿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对牙齿神经造成损害,导致孩子出现疼痛感。这种疼痛不仅影响孩子的正常饮食和睡眠,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3)引起感染。龋齿形成的细菌可进入牙髓,进一步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口腔感染。严重时,这些感染还可能扩散到全身,导致全身感染。
(4)影响面部美观。龋齿导致的牙齿缺失或形态改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外观。这不仅会降低他们的自信心,还可能影响他们的社交和心理健康。
(5)口腔功能受限。龋齿可能会使牙齿变得敏感,影响咀嚼功能。这会导致孩子无法充分咀嚼食物,进而影响营养的吸收和消化。长期下来,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3.预防措施
(1)正确刷牙。家长应教会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每次至少两分钟。确保各个牙面都能清洁到位,特别是牙缝和后牙等难以清洁的部位。
(2)合理饮食。少吃高糖和高酸的食物,特别是少喝含糖饮料。多吃富含钙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奶制品、水果和蔬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
(3)使用牙线。学会用牙线清洁牙缝,能有效清洁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细菌,避免邻面龋的发生。
(4)定期口腔检查。家长要带孩子定期(每3~6个月)去看牙医,及时发现问题,早干预早治疗。一旦发现蛀牙要马上去看牙医。早治疗可以防止蛀牙变得更严重。
(5)口腔保健。家长可以使用含氟漱口水、嚼无糖口香糖等辅助清洁口腔,刺激唾液分泌,增强口腔的自洁能力。此外,还应注意保持口腔湿润度,适当饮水,避免用牙齿咬开坚果壳等硬物,防止牙齿损伤。
(6)氟化物的应用。氟化物是预防龋齿的有效手段之一。家长可以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为孩子使用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等氟化物产品。同时,也可以考虑进行氟化泡沫或氟化漆等氟化物治疗。
(7)窝沟封闭。这是一种有效预防窝沟龋的方法。它使用高分子树脂材料将牙齿的窝沟部分封闭起来,形成一层保护屏障,防止细菌和食物残渣进入窝沟,从而预防龋齿的发生。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最佳封闭时间,记得及时咨询牙医。
(8)健康教育。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口腔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龋齿的危害和预防方法。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同时,也要教育孩子不要频繁吃零食和甜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作者单位:南宁市中小学卫生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