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谈“药品不良反应”色变?科学认知与应对很重要
2025-01-13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2693

撰文/陈毅文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品既是治疗疾病的有力工具,也可能带来不良反应。提到“药品不良反应”,很多人可能会心生畏惧,产生以下一些疑问:“长期用药是否会导致药品不良反应?”“药品说明书列出的不良反应越多,是不是越危险?”那么,药品不良反应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常见表现?我们又该如何科学认知和应对呢?让我们一起来揭秘药品不良反应。

一、定义及常见类型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常见类型有副作用(如抗过敏药氯雷他定可能会引起嗜睡)、过敏反应(如青霉素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过敏,轻者可能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重者则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后遗效应(如安眠药可能导致次日困倦)等。

二、如何正确看待药品不良反应?

1.是否所有的药品都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任何药品都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但表现因人而异,如有的人出现这种不良反应,有的人出现那种不良反应。即便是同一种不良反应,有的人反应轻,有的人反应重。

对于“药品不良反应”,大家不能掉以轻心,但也不能过度担心。用药前可以通过阅读药品说明书中“不良反应”项,了解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助于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2.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

药品说明书上罗列的不良反应主要来源于临床试验期间和上市后的发现,目的是帮助患者和医生识别和预防潜在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服用该药的人都会出现不良反应。

3.中药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很多人认为中药是“天然无害”的,但事实上,中药虽然是天然药物,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如某些中药材含有马兜铃酸成分,长期使用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肾损伤。这提醒我们,天然属性不等同于绝对无害。

4.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越多,是不是药品越不安全?

不良反应是药品的固有属性。药品说明书上不良反应的多少并不等同于该药品安全性的高低。也就是说药品说明书上不良反应罗列得越多,不代表该药品不安全;反之,药品说明书不良反应罗列得越少,也不代表该药品没有危险。

说明书上详细列出不良反应,反而说明该药品的研究数据更充分,有助于患者和医务人员更好地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

5.应对不良反应策略

当怀疑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由医师进行评估并调整用药方案。同时,可以通过医院或当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不良反应。每一次药品不良反应的主动报告,都是在为完善药品安全信息添砖加瓦。

三、如何防范药品不良反应?

1.每次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生既往药品不良反应史,以便降低用药风险,制定更安全的用药方案。

2.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是“禁忌证”“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部分,避免因忽视重要信息而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同时,务必仔细阅读说明书药品不良反应内容,了解服用的药品可能会引起哪些不良反应,这样有助于服药期间不良反应的监测。

3.遵医嘱用药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因为医生往往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体重、基础疾病、肝肾功能等)开具个性化的用药方案。服用过程中应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品,如有用药疑问应咨询医生或药师。

4.用药时间要正确

部分药品饭前、饭后服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是不一样的,所以用药时间应正确,如二甲双胍片餐中或餐后服用有利于减少胃肠道不适。

5.注意个体差异

某些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儿童、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更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这些患者在用药时应特别谨慎,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或血药浓度(如服用抗癫痫药苯妥英钠时)。

6.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应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四、结语

药品既是治疗疾病的有力工具,也可能带来药品不良反应。虽然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但我们应理性看待药品不良反应,既不因噎废食,也不盲目恐慌。通过科学认知和合理用药,我们可以在享受治疗益处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用药风险,为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柳州市工人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揭秘“地下东六环”:北京首座地下立交挖出“十车道”
爬坡、过坎、拐14个弯!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还“卷”啥?
2027年底北京将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