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张劭伟
牙齿作为人体最坚硬的器官,却常常因细菌侵蚀、机械损伤或神经压迫引发疼痛。这种疼痛不仅影响进食和语言功能,还可能成为全身感染的潜在源头。了解牙疼的常见原因并掌握科学缓解方法,是维护口腔健康的关键。
一、龋齿:细菌引发的“甜蜜陷阱”
龋齿是牙疼最常见的原因,本质是口腔致龋菌代谢糖分产酸,导致牙体硬组织脱矿。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 浅龋阶段
症状: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斑块,遇冷热刺激敏感,刺激去除后疼痛消失。
缓解:使用含氟牙膏促进再矿化,避免甜食和碳酸饮料。
2. 中龋阶段
症状:龋洞形成,冷热刺激引发明显疼痛,食物易嵌塞。
缓解:及时补牙(充填术),避免使用患牙咀嚼硬物。
3. 深龋阶段
症状:刺激痛持续时间长,可能自发隐痛。
缓解:需根管治疗清除感染牙髓,术后佩戴全瓷冠保护。
二、牙髓炎:牙神经的“红色警报”
当龋齿未及时治疗或外伤导致牙髓暴露时,细菌感染引发牙髓炎,表现如下。
1. 急性牙髓炎
症状:自发性阵发性剧痛,夜间加重,冷热刺激加剧疼痛,常伴同侧头痛。
缓解:立即开髓引流减压,服用布洛芬+甲硝唑(需医师指导),避免热刺激。
2. 慢性牙髓炎
症状:长期钝痛,咀嚼时加重,牙龈可能出现瘘管。
缓解:根管治疗彻底清除感染组织,术后避免咬硬物。
三、牙龈炎与牙周炎:牙龈的“求救信号”
牙菌斑生物膜引发的炎症,从牙龈红肿到牙槽骨吸收,分为两个阶段。
1. 牙龈炎
症状:刷牙出血,牙龈红肿发亮,口腔异味。
缓解:巴氏刷牙法+牙线清洁,氯己定漱口水(短期使用),定期洗牙。
2. 牙周炎
症状:牙齿松动移位,牙周溢脓,咬合无力。
缓解: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必要时牙周手术,戒烟控糖。
四、智齿冠周炎:第三磨牙的“成长烦恼”
下颌第三磨牙(智齿)萌出不全时,牙龈与牙冠间形成盲袋。
症状:后牙区胀痛,张口受限,吞咽疼痛,严重时面部肿胀发热。
缓解:急性期,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盲袋,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甲硝唑);慢性期,尽早拔除阻生智齿,术前需拍摄CBCT评估风险。
五、牙本质敏感:牙齿的“神经末梢暴露”
牙釉质磨损或牙龈萎缩导致牙本质小管暴露。
症状:冷热酸甜刺激引发短暂尖锐痛,刺激去除后疼痛消失。
缓解:家庭护理,使用脱敏牙膏(含硝酸钾/氟化亚锡),避免横向刷牙;专业治疗,渗透树脂封闭牙本质小管,激光脱敏。
六、其他特殊原因
牙齿外伤:牙折、牙脱位需紧急固定,必要时根管治疗+全瓷修复。
三叉神经痛:扳机点式电击样痛,需神经内科鉴别诊断,卡马西平治疗。
颌骨骨髓炎:持续剧痛伴发热,需全身抗生素治疗+手术清创。
七、科学缓解原则与预防措施
家庭应急处理
物理镇痛:冷热敷交替(牙髓炎初期冷敷,化脓期热敷)。
药物选择:布洛芬(抗炎镇痛)、对乙酰氨基酚(单纯止痛),避免滥用抗生素。
清洁维护:温盐水漱口(500ml温水+2.5~3g盐),轻柔清洁患牙邻面。
预防措施
机械清除:每日2次巴氏刷牙(持续2分钟),配合牙线/冲牙器清洁邻面。
化学控制:含氟牙膏+氯己定漱口水(每周2~3次),定期使用含精氨酸的护龈牙膏。
定期检查:每6个月口腔检查,高危人群(吸烟、孕妇)缩短至3个月。
饮食管理:控制蔗糖摄入频率,避免黏性食物(如软糖),多吃富纤维果蔬。
八、何时必须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诊:夜间痛醒或疼痛放射至耳颞部;牙龈肿胀伴面部皮肤温度升高;牙齿松动或咬合关系改变;口腔异味伴发热;外伤导致牙齿移位或折断。
牙齿疼痛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避免病情恶化。通过日常精细化口腔护理和定期专业检查,80%的牙科疾病可以预防。记住:预防胜于治疗,一口健康的牙齿是品质生活的基石。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