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朱海龙
许多人饭后会感到胸口灼热、酸水上升,可能伴有嗳气和恶心。这些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的预警。这种疾病不仅影响生活质量,长期不治还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了解其症状对早期识别和干预非常重要。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食管和胃之间存在一道“天然屏障”——食管下括约肌。它如同一个精密的“阀门”,在吞咽时开放,使食物顺利进入胃部;吞咽结束后迅速关闭,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然而,当这一“阀门”功能失调,如出现松弛、压力降低,或因某些因素导致胃内压力升高时,胃酸、胃蛋白酶等强酸性物质就会突破防线,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发烧心、反酸等一系列症状。此外,食管清除反流物的能力下降、食管黏膜防御功能减弱等因素,也会促进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和发展。
二、典型症状:烧心与反酸
烧心和反酸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烧心通常出现在胸骨后或心窝,可能扩散至胸部、颈部和咽喉,尤其在餐后1小时左右更为明显。增加腹压的动作如弯腰、平卧、用力排便时,烧心会加剧。某些食物和饮料,如咖啡、浓茶、酒精、辛辣和油腻食物,可能诱发或加重烧心。反酸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口腔,患者会感到酸味或苦味,有时伴有少量食物反流。反酸和烧心常同时发生,可能影响睡眠质量,长期反复反酸可能损害口腔健康。
三、非典型症状: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陷阱”
除了典型症状,胃食管反流病还可能出现多种非典型表现,这些症状极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从而延误诊断和治疗。
1. 食管外症状包括:
呼吸道症状:反流物刺激气道,可能引起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这类咳嗽多为夜间或清晨发作的干咳,常规治疗效果差。严重时,反流物吸入气管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
咽喉部症状:反流物刺激咽喉部,可能引起慢性咽炎、喉炎,导致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等。患者常感觉喉咙有异物,频繁清嗓,症状难以缓解。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声带肉芽肿,影响发声。
2. 心血管系统症状: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胸痛可能与心绞痛混淆。反流性胸痛多位于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性质多样,可放射至背部、肩部、颈部等。与心绞痛不同,反流性胸痛通常与进食、体位变化有关,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无效。
四、长期忽视的危害
长期忽视胃食管反流病可导致严重健康问题。胃酸反复刺激食管,可能引起糜烂、溃疡,导致吞咽疼痛和困难。病情恶化可导致食管狭窄,需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还可能引起Barrett食管,这是一种癌前病变,增加患食管腺癌风险。早期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对预防严重并发症至关重要。
五、及时就医与诊断
当频繁出现烧心、反酸等症状,或伴有非典型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病史进行初步评估,并建议进行相关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手段,它可以直观地观察食管黏膜的损伤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糜烂、溃疡等病变;24小时食管pH监测则能动态记录食管内酸碱度的变化,明确反流的频率和程度;食管压力测定可评估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状态,为诊断提供依据。
六、综合治疗与日常预防
确诊胃食管反流病后,需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抑制胃酸,缓解症状;促胃肠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增强食管蠕动和胃排空,减少反流;黏膜保护剂修复受损食管黏膜。此外,生活方式调整也至关重要,如抬高床头、避免过饱、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和避免紧身衣物,这些措施有助于减轻症状,降低复发风险。
七、结语
烧心、反酸等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胃食管反流病的健康威胁。了解其症状特点,重视身体发出的“警报”,及时就医并采取科学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守护消化系统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平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