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黄毅 麦玲
脑外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常由车祸、跌倒、暴力撞击等原因导致。严重的脑外伤患者往往需要手术治疗,但术后并不意味着立即恢复意识。有些患者术后长时间未能清醒,这让家属焦虑不已,不禁疑问:“为什么手术都做好了病人还没有醒过来?”事实上,脑外伤术后苏醒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损伤程度、手术情况、术后护理及患者自身健康状况等。
脑外伤术后苏醒困难的主要原因
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脑组织受损程度是影响患者苏醒的最关键因素。患者术前如果存在严重的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即大脑神经纤维广泛受损,术后苏醒的可能性较低。颅内出血、脑挫裂伤等广泛损伤会导致神经元功能丧失,影响意识恢复。
术后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颅脑手术后,脑组织容易发生术后水肿,导致颅内压升高,进而压迫脑干和丘脑,影响意识恢复。如果患者水肿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延迟苏醒甚至导致进一步损伤。
术后脑血流供应不足:脑外伤术后,脑部的血液供应可能受到影响,导致脑缺血、低氧,影响神经元的功能恢复。尤其是术中出现低血压、低氧血症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可能更长。
麻醉药物及镇静药物的影响:术后使用麻醉药物、镇静药、镇痛药(如阿片类药物)可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恢复意识的时间延长。如果患者术后肝肾功能较差,药物代谢速度减慢,也可能影响苏醒速度。
术后并发症:术后可能出现脑积水、脑疝、感染、癫痫等并发症,这些问题可能进一步影响意识恢复。例如,术后脑积水可能导致患者脑室压力异常,影响脑脊液循环,从而抑制意识恢复。
患者自身基础疾病:如果患者术前存在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或营养不良等问题,术后恢复可能会受到影响。老年患者的神经系统恢复能力较差,相比年轻患者苏醒需要的时间更长。
如何促进脑外伤术后患者的苏醒
1.控制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药物治疗: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呋塞米)减少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头部抬高:将患者头部抬高30°,改善脑脊液引流,降低颅内压。
监测颅内压:通过颅内压监测仪实时观察颅内压变化,必要时采取进一步干预措施。
2.保障良好的脑部供血和供氧
脑部缺氧会严重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需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和血液灌注。要维持正常血压,避免低血压导致脑供血不足,也要防止高血压导致脑出血。采取高流量氧疗或机械通气,确保患者血氧饱和度稳定。必要时可以使用扩张血管的药物改善血流循环,增加脑组织供血。
3.逐步减少镇静药物,促进神经苏醒
如果术后患者仍在使用镇静药物,医生通常会逐渐减少其用量,以减少药物对意识的抑制作用。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减少镇静药物可以帮助他们更快恢复清醒状态。
4.早期神经刺激,促进觉醒
语言刺激:家属可在床旁呼唤患者姓名,进行简单对话,帮助唤醒意识。
疼痛刺激:适当的按摩、关节活动,可以刺激神经反应,提高觉醒度。
环境刺激:播放患者熟悉的音乐、家人声音,帮助恢复认知功能。
5.监测术后并发症,及时处理
脑积水:如果脑积水导致患者迟迟未醒,可考虑腰穿引流或脑室引流手术。
感染控制:若术后出现感染,应立即使用抗生素,并监测炎症指标。
癫痫管理:术后癫痫可影响意识恢复,可能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控制。
6.营养支持与身体护理
营养不良会影响脑细胞修复,延迟意识恢复,因此术后应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摄入,如通过鼻饲营养、静脉营养提供能量。同时,避免长期卧床导致出现褥疮、肺部感染,形成血栓,这些并发症都会影响恢复进度。
脑外伤术后苏醒困难是一个复杂的医学问题,受颅脑损伤程度、术后管理、脑血流、药物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对于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术后并发症的管理至关重要,同时,早期神经刺激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更快恢复意识。家属需要理解术后苏醒的过程因个体差异而不同,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更长时间,要保持耐心,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方案,进行科学的护理,才能最大限度促进患者的恢复。每一位患者的苏醒过程都是独特的,但科学的管理和长期康复训练可以帮助他们争取更好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