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范旭
感冒时常见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鼻部症状,也伴有咳嗽、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感冒的2~3天后鼻涕会变稠,可伴咽痛、头痛、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等症状,有时会由于咽鼓管炎导致听力减退。严重者会出现发热、轻度畏寒和头痛等表现,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感冒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一般5~7天即可痊愈,伴发并发症者病程会有一定程度的迁延。
一、感冒的治疗方法
感冒需要对症治疗:急性咳嗽、鼻后滴漏和咽干的患者可使用伪麻黄碱,以减轻鼻部充血,亦可局部滴鼻;必要时可以加用解热镇痛抗炎类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同时患者需要戒烟、多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治继发性细菌感染。
二抗菌药物的定义及使用
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和结核病、寄生虫病的药物,以及具有一定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普通的感冒无需使用抗菌药物,当出现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降钙素原升高、咽部有脓苔、咳黄痰等细菌感染的证据时,可根据当地流行病学史和从医经验选用口服青霉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药物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三、孕妇感冒能否使用头孢类药物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美国FDA妊娠安全分级中的B类药物,即“动物实验未显示对胎儿有害,人类研究数据有限但未证实风险”,是孕期相对安全的抗生素选择。其安全性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头孢类药物分子量较大,穿透胎盘屏障的能力较弱,对胎儿影响较小。二是大量临床数据未发现头孢类药物与胎儿畸形、流产等直接关联,尤其是在孕中晚期使用风险更低。
四、妊娠期抗生素的“红绿灯”清单
根据FDA妊娠药物安全分级及临床指南,妊娠期抗生素使用需遵循“安全优先、权衡利弊”的原则。以下为分类清单:
1.绿灯(推荐使用)
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FDA妊娠安全分级B类,对胎儿无明确风险,是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的首选。需注意,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克洛、头孢曲松):FDA妊娠安全分级B类,覆盖常见革兰阳性、阴性菌,需根据感染部位进行具体选择。
阿奇霉素:FDA妊娠安全分级B类,适用于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或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者。
2.黄灯(谨慎使用)
克林霉素:FDA妊娠安全分级B类,但抗菌谱较窄,主要用于厌氧菌感染或青霉素过敏者。
甲硝唑:FDA妊娠安全分级B类,孕早期避免使用,孕中晚期可用于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或厌氧菌感染。
3.红灯(禁用或限制使用)
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FDA妊娠安全分级D类,孕早期使用会导致牙齿染色,孕晚期使用会抑制胎儿骨骼发育。
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FDA妊娠安全分级C类,动物实验显示可能影响胎儿软骨发育。
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FDA妊娠安全分级C类,孕早期使用可能增加神经管缺陷风险,孕晚期使用可能引发新生儿黄疸。
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FDA妊娠安全分级D类,具有耳毒性和肾毒性,仅限危及生命的感染且无替代药物时使用。
五、孕妇使用抗生素的五大原则
1.明确感染类型:细菌感染需通过血常规、尿培养等检查确诊,避免滥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
2.优先选择口服制剂:轻中度感染首选口服药物(如阿莫西林),重症感染再考虑静脉注射。
3.最小有效剂量与最短疗程:例如,无症状菌尿可口服阿莫西林3天,急性肾盂肾炎需静脉用药7~14天。
4.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单药治疗可减少不良反应风险,仅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时考虑联合用药。
5.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如出现皮疹、腹泻(可能为艰难梭菌感染)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六、特殊场景的用药建议
1.孕早期(0~12周):尽量避免用药,若必须使用,首选青霉素或头孢类,禁用四环素、磺胺类。
2.发热处理:孕妇体温≥38.5℃时,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避免使用布洛芬(孕晚期可能抑制宫缩)。
3.哺乳期:头孢类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分泌,但浓度极低,哺乳期可安全使用。
(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