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阮洪训
结直肠肿瘤是消化系统常见的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结直肠肿瘤患者预后的关键,而筛查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一、大便潜血试验
大便潜血试验是一种简单、无创的筛查方法,堪称结直肠肿瘤初筛的“排头兵”。其原理是检测粪便中是否隐藏血液,因为结直肠肿瘤生长过程中,肿瘤表面可能会有少量出血,这些血液会混入粪便中。该检查操作简便,价格也较为亲民,在许多体检项目中都被广泛应用。然而,它的敏感性较低,容易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比如,食用动物血、肉、肝,富含叶绿素的食物(如菠菜、青菜),或者服用铁剂等,都可能导致假阳性;而一些早期较小的肿瘤,出血不连续时,又可能出现假阴性。所以,若潜血试验呈阳性,仅仅意味着存在潜在的肠道病变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
二、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目前结直肠肿瘤筛查的“金标准”。医生会将一根柔软、细长且带有摄像头的结肠镜从患者肛门插入,逐步观察直肠、结肠等肠道黏膜的情况,能够直接发现息肉、肿瘤等病变。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可疑病变,还能通过活检钳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从而确诊病变的性质,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
结肠镜检查不仅诊断准确性高,对于一些早期发现的息肉等良性病变,还能直接在镜下进行切除,将肿瘤扼杀在摇篮里,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不过,结肠镜检查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肠道准备,如提前几天进食少渣食物,检查前5~12小时服用泻药清肠或进行清洁灌肠,直至排出的粪便呈清水或淡黄色、无粪渣,达到最佳的肠道清洁效果。而且,检查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会感到腹胀、腹痛等不适,这也是一些人对结肠镜检查望而却步的原因。但如今,无痛肠镜技术已较为成熟,在检查前通过静脉注射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效果确切的麻醉药物,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会处于睡眠状态,基本不会感觉到痛苦。
三、影像学检查
1.CT结肠成像(CTC):也被称为虚拟肠镜,它通过对肠道进行CT扫描,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重建肠道的三维图像,医生可以通过这些图像观察肠道的形态和结构,发现肠道内的肿瘤、息肉等异常。这种检查方法无创,患者相对容易接受,而且能同时观察肠道外的情况,对于判断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有一定帮助 。但它对于较小的病变容易漏诊,并且不能对病变进行活检,所以一般不作为首选的筛查方法,多在患者无法进行结肠镜检查时作为替代手段,或者用于辅助诊断。
2.磁共振结肠成像(MRCP):与CT结肠成像类似,MRCP也是通过影像学手段来观察肠道情况。它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强,在显示肠道病变的细节以及判断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方面有一定优势,尤其适用于对CT造影剂过敏或者需要进一步评估病变性质的患者。不过,MRCP检查时间相对较长,费用也较高,同样存在不能活检的局限性。
四、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是通过检测血液中某些与肿瘤相关的物质水平,来辅助诊断结直肠肿瘤。常用的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等。在结直肠肿瘤患者中,这些标志物的水平可能会升高。然而,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不高,它们的升高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患有结直肠肿瘤,一些良性疾病如炎症、息肉等也可能导致其升高;而且,部分早期结直肠肿瘤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可能并不升高。所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不能单独作为诊断结直肠肿瘤的依据,主要用于辅助诊断、评估肿瘤负荷、随访监测术后复发以及判断是否存在肝、腹膜或卵巢等部位的转移 。
五、多靶点粪便Fecal DNA检测
多靶点粪便Fecal DNA检测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筛查方法,可谓是结直肠肿瘤筛查领域的“潜力股”。它通过对粪便样本进行多靶点检测,能够识别出肠癌和癌前病变的特异性基因甲基化信号。该检测具有无痛无创、可居家采样的优势,大大提高了人们参与筛查的依从性。研究显示,其对结直肠癌的早期检测准确率高达96%。不过,这项技术目前价格相对较高,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还受到一定限制。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