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告别“老慢支”烦恼: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日常养护指南
2025-02-24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6961

撰文/王利平

老慢支的诊断标准为每年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病。早期症状较轻,表现为晨起咳嗽、咳痰,痰液多为白色黏液痰,随着病情加重,咳嗽咳痰会全年持续,甚至出现气短、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后更为明显。长期患病会导致气道狭窄、肺功能下降,引发肺气肿、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日常养护核心远离诱发因素

(一)戒烟

吸烟是导致老慢支发生和加重的首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黏膜,削弱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导致痰液分泌增多、气道痉挛。因此,戒烟是老慢支患者的首要任务。

(二)预防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老慢支急性发作的最常见诱因。患者应采取以下措施。

1.接种疫苗:每年秋季接种流感疫苗,每5~6年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降低流感和肺炎的发生风险。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建议佩戴口罩。

3.增强免疫力:保证充足睡眠,坚持适度运动,保持均衡饮食。

二、科学护理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

(一)呼吸训练

1.缩唇呼吸: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3倍。通过缩唇呼吸,可以增加气道内压力,防止气道过早塌陷,改善通气功能,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3~4次。

2.腹式呼吸:取卧位、半卧位或坐位,双手平放于前胸部和上腹部。用鼻缓慢吸气时,膈肌最大程度下降,腹部凸出;用口呼气时,膈肌松弛,腹部下陷。训练时注意力集中在腹部的起伏上,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可增强呼吸肌力量,提高呼吸效率。

(二)排痰方法

1.体位引流: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使痰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向大气道,便于咳出。

2.拍背排痰: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家属手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患者背部,通过振动使痰液松动,利于咳出。拍背时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猛。

3.药物辅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

(三)家庭氧疗

对于存在慢性呼吸衰竭的老慢支患者,长期家庭氧疗可以改善缺氧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

、中医调理:辅助改善体质

(一)食疗方

1.百合粥: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百合洗净,与大米一起煮粥,适合老慢支患者经常食用,尤其对肺阴虚咳嗽有较好的调理效果。

2.生姜红糖水:生姜有温中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受凉后出现咳嗽症状时,可用生姜10克切丝,加入适量红糖,趁热饮用,有助于缓解症状。

3.雪梨银耳羹:雪梨润肺清热,银耳滋阴润燥。

(二)穴位按摩

1.天突穴: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用食指或中指轻柔按压天突穴,每次1~2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宜,可宣通肺气、消痰止咳。

2.肺俞穴: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可采用按摩或艾灸的方法,按摩时用手掌轻轻按揉,每次5~10分钟,艾灸时距离穴位2~3厘米,每次灸5~10分钟,以局部皮肤微微发红为度,能起到宣肺止咳、疏风解表的作用。

、规范治疗:遵医嘱用药

老慢支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常用药物包括以下内容。

1.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氨茶碱等,可缓解气道痉挛,减轻喘息症状。

2.糖皮质激素:病情较重或频繁急性发作时,可能需要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气雾剂,减轻气道炎症反应。

3.抗生素:急性发作期,若存在细菌感染,需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

切忌自行停药、减药或滥用药物,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以上日常养护措施,老慢支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延缓疾病进展。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也至关重要,相信通过科学养护与规范治疗,一定能远离“老慢支”烦恼,重获顺畅呼吸。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新地镇卫生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策论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机器人领域两大盛会8月举办,北京人形机器人领跑全国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