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江桂英
前列腺癌术后的尿失禁问题常常让患者感到困扰,许多男性在术后经历不同程度的漏尿,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对心理造成负担。值得庆幸的是,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绝大多数患者的控尿功能都能得到显著改善。本文将详细介绍两种简单有效的康复方法——提肛运动和膀胱日记,帮助您理解其原理并掌握正确的训练方式,从而加速恢复过程,重获生活信心。
一、术后尿失禁的原因与恢复过程
前列腺癌手术后出现尿失禁,主要是因为手术过程可能对控制排尿的肌肉和神经造成一定影响。手术可能会暂时削弱尿道括约肌和盆底肌群的功能,在手术过程中,为了保证彻底切除肿瘤,有时需要分离或部分切断支撑尿道的肌肉和韧带,这直接影响了尿道的闭合功能。此外,膀胱的敏感度也可能在术后发生变化,由于神经受到刺激或损伤,导致膀胱过度活动,出现尿急或漏尿。尿失禁的程度与手术范围、患者年龄、术前盆底肌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有些患者仅在大笑、咳嗽时出现轻微漏尿,而另一些患者可能在日常活动中也会遇到困扰。不过,这种状况通常是暂时的,随着神经功能的逐步恢复和肌肉的代偿性增强,配合科学的康复训练,大多数患者在术后3~6个月内会逐渐恢复控尿能力,约80%的患者在术后1年能基本恢复正常排尿功能。
二、提肛运动:强化盆底肌的关键训练
提肛运动通过针对性锻炼盆底肌群来增强尿道括约肌的控制力。进行提肛运动时,首先要找到正确的肌肉,可以在排尿时尝试短暂中断尿流来感受盆底肌的位置,但不要频繁这样做,以免影响正常排尿。练习时,可以采取平躺、坐或站立的姿势,收缩盆底肌,然后放松。动作如下:
收缩:缓慢收缩肛门周围的肌肉,就像忍住排便或憋尿的感觉,将肛门向上提起,同时收缩会阴部肌肉,保持3~5秒。放松:收缩完成后,慢慢放松肛门和会阴部肌肉,让肌肉恢复到自然状态,休息3~5秒。随着肌肉力量的增强,可以逐渐延长收缩时间或尝试快速收缩放松的训练方式。需要注意的是,练习时应避免腹部或臀部肌肉代偿,确保只有盆底肌在发力。坚持4-6周后,多数患者会感受到明显改善。三、膀胱日记:掌握排尿规律的科学工具
除了肌肉训练,记录排尿习惯的膀胱日记也是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膀胱日记通过详细记录每天的排尿时间、尿量、漏尿情况以及饮水量,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排尿模式,从而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在记录时,可以使用量杯测量每次的尿量,并特别标注是否有尿急或漏尿现象。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患者可以尝试延长排尿间隔,逐步增加膀胱的储尿能力。例如,如果发现每小时都要排尿,可以尝试有意识地推迟几分钟再去厕所,逐渐将间隔延长至2~3小时。此外,减少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的摄入,避免睡前大量喝水,也有助于改善夜间频繁起夜的问题。膀胱日记不仅能让患者更直观地观察进步,还能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四、综合康复策略与长期管理
尿控能力的恢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常需要3个月至1年的时间。除了坚持提肛运动和记录膀胱日记外,患者还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对减轻盆底肌压力非常重要,因为肥胖会增加腹压,加剧尿失禁症状。同时,避免便秘也很关键,因为用力排便会给盆底肌带来额外负担,建议通过高纤维饮食和适量饮水来维持肠道健康。在运动方面,可以选择散步、游泳等低强度活动,但应暂时避免举重、跳跃等可能增加腹压的运动。心理调适同样不可忽视,尿失禁可能影响患者的社交信心,与家人、朋友或医生坦诚沟通,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有助于保持积极心态。如果术后6个月仍存在严重尿失禁,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推荐药物、物理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
五、结语
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虽然常见,但绝非不可逆转。通过系统性的提肛运动结合膀胱日记记录,配合医生指导的个性化康复方案,绝大多数患者都能逐步恢复正常的控尿功能。在康复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切忌因短期效果不明显而放弃训练。建议患者将康复训练融入日常生活,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强度。若遇到恢复缓慢或训练困惑,应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康复师的指导。
(单位: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