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永立
高血压,这个在现代社会中屡见不鲜的“隐形杀手”,正悄然威胁着无数人的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有超过10亿的人患有高血压,而中国更是高血压大国,患者人数众多。高血压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面对这一严峻挑战,中西医联手,正成为高血压治疗的“降压奇兵”。
一、高血压的中西医认识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源远流长,早在古代医籍中就有相关记载。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因素有关,导致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湿内阻等病理变化。而西医则更注重高血压的生理机制,认为高血压是由于心脏收缩时血液对动脉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水平,从而导致血管损伤和靶器官损害。中西医联手,能够全面深入地认识高血压,既从中医的角度调理身体,又从西医的角度控制血压,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二、中西医联手的高血压治疗
1.药物治疗的协同作用
西医的降压药,如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能够迅速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低血钾、头晕、干咳等。而中医的降压药物,如菊花、夏枯草、决明子等,具有副作用小、作用温和的特点,能够辅助降压,同时改善患者的体质。
例如,菊花能够清热解毒、平肝明目,对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尤为适宜。夏枯草能够清肝散结、降压明目,对于高血压伴有头痛、眩晕等症状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决明子则能够润肠通便、降脂明目,对于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患者具有双重治疗效果。中西医联手,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既能够迅速控制血压,又能够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2.非药物治疗的互补优势
非药物治疗在高血压治疗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西医强调生活方式的干预,如限盐饮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而中医则更注重情志调节、针灸按摩等非药物疗法。
情志调节在中医中被认为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一环。中医认为,情志失调是导致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方法,调节患者的情绪,使其保持平和的心态,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针灸按摩作为中医的传统疗法,在高血压治疗中也有着显著的效果。针灸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按摩则能够放松肌肉、缓解紧张情绪,有助于血压的稳定。中西医联手,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和中医非药物疗法的应用,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血压,减少药物的依赖,提高生活的质量。
3.个体化治疗的精准实施
高血压患者的个体差异较大,不同患者对于降压药物的反应和耐受性也不尽相同。因此,个体化治疗在高血压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
中西医联手,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西医通过精确的血压监测和靶器官损害评估,为患者提供精准的降压药物治疗。而中医则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全面分析,为其量身定制中药方剂和非药物疗法。通过中西医联手的个体化治疗,患者能够获得更为精准、有效的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的质量。
三、中西医联手在高血压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
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中,西医通过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等方法,改善心肌供血,减少心绞痛的发生。而中医则通过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等方法,调理心脏功能,增强心肌的耐受力。
在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的防治中,西医通过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等措施,降低脑卒中的风险。而中医则通过平肝熄风、活血化瘀等方法,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
总之,中西医联手已成为高血压治疗的“降压奇兵”。通过药物治疗的协同作用、非药物治疗的互补优势以及个体化治疗的精准实施,中西医联手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让我们携手共进,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单位:广宗县葫芦卫生院、省市:河北省邢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