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频繁起夜,睡眠被“尿”打断,怎么办?
2025-03-03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7124

撰文/文丽珍

夜深人静,本该是身体休息、恢复能量的时间,但许多人却因为频繁起夜而被打断睡眠,每晚不得不起床去上厕所。这种情况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会导致白天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甚至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风险,特别是老年人。夜间多次排尿的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夜尿症,它并非单纯的生理现象,而可能是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或心血管系统异常的表现。那么,夜尿频繁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就医,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改善?

夜尿症:什么样的起夜算异常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夜间排尿次数不应超过1次,如果每晚起夜2次及以上,且影响睡眠,就属于夜尿症,需要关注。

夜尿症的常见表现:每晚至少起夜2次或以上,无法一觉睡到天亮;每次起夜后难以再次入睡,导致失眠、疲劳;白天困倦、注意力下降,影响工作和生活;夜尿量较大,甚至与白天尿量接近。

夜尿症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以上人群尤为常见,但年轻人如果出现频繁起夜,也可能意味着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

夜尿频繁的原因:找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1.泌尿系统疾病(最常见原因)

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对尿液刺激过度敏感,导致尿意频繁,即使尿量不多也有尿急感。

前列腺增生:中老年男性常见,增大的前列腺压迫尿道,导致膀胱排空不完全,夜间尿意频繁。

尿路感染:女性多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夜间排尿次数增多。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长期发炎,导致夜尿增加,甚至有慢性下腹部不适。

2.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糖尿病:血糖过高时,肾脏会排出多余的糖和水分,导致夜尿增多,伴随口渴、体重下降。

尿崩症:激素分泌异常,导致大量尿液排出,患者尿量大且稀薄,不仅仅是夜尿问题,而是全天尿多。

3.心血管疾病

慢性心衰:白天下肢水肿,夜间平躺时体液回流入血液循环,导致肾脏产生更多尿液。

高血压:影响肾脏血流调节,导致夜间排尿增多。

4.生活习惯和药物影响

饮水过多:特别是睡前喝水,如浓茶、咖啡、酒精,刺激膀胱。

利尿剂(如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导致尿量增加,若在傍晚服用可能加重夜尿。

睡眠障碍:如失眠、焦虑、睡眠呼吸暂停,可能导致夜间醒来后察觉尿意。

夜尿症的检查与诊断:如何确定病因

病史调查记录夜尿次数、尿量、饮水习惯、伴随症状(如尿痛、口渴、水肿)。尿常规检查判断是否有尿路感染、蛋白尿或糖尿病相关异常。血糖检测排除糖尿病导致的多尿。肾功能检查评估肾脏是否存在慢性疾病。前列腺检查(男性)包括直肠指检、超声检查,排查前列腺增生。膀胱功能检查评估膀胱的储尿和排尿能力,如怀疑膀胱过度活动症。如果夜尿明显增多,且尿量很大(超过全天尿量的1/3),可能是夜间多尿症,需要进一步评估肾脏和激素功能。

如何改善夜尿症?科学管理,提高睡眠质量

1.调整生活习惯

控制饮水量:下午5点后减少液体摄入,避免睡前2小时大量喝水,减少夜间尿量;避免酒精、咖啡、浓茶,这些饮品有利尿作用,会加重夜尿。

规律排尿:睡前先排尿,即使没有尿意,也要养成习惯,减少夜间尿意;白天增加排尿次数,避免膀胱过度积尿。

减少水肿:白天适量运动,如散步,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减少夜间体液回流导致的尿量增多;睡前抬高双腿(约30分钟),帮助下肢液体回流血液循环,在白天排尿。

2.药物治疗(医生指导下使用)

抗利尿药物(如去氨加压素)用于夜间多尿患者,减少尿液生成。前列腺药物(α受体阻滞剂)缓解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频、尿急。膀胱调节药物(抗胆碱药、β3受体激动剂)用于膀胱过度活动症。

3.关注睡眠质量

避免熬夜,保持固定作息,减少夜间觉醒;若有睡眠呼吸暂停,应积极治疗,如使用呼吸机。

夜尿症不仅影响睡眠,还可能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前列腺增生或膀胱功能障碍的信号。通过合理饮食、调节排尿习惯、必要时使用药物,大多数患者都能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如果夜尿次数过多,影响正常生活,建议及时就医,寻找根本原因,以便对症治疗,重获安稳睡眠。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新一代国产通用CPU发布!性能接近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将迎首批新生,有哪些培养特色?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