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活力中国调研行”北京市主题采访活动 正文
活力中国 | 从“自研”到“开源”,中国智造驶向世界舞台
2025-06-24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1.1万

▲供图/理想汽车

曾几何时,汽车只是将人或物品从A点运送到B点的机械工具;而如今,随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科技已赋予它全新涵义。就像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重塑了我们的沟通方式和健康管理方式一样,汽车也不再仅仅只是出行时的交通工具,而是“进化”为人们感知世界、连接生活、辅助决策的“延伸器官”,作为一个如影随形的智能伙伴,深度地嵌入我们日常生活之中。

汽车是北京制造业的第一大产业。2024年,北京汽车与交通产业实现产值超过44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5%。同时,作为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与上路通行”与“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双试点城市,北京汇聚了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动力电池创新中心三大国家级平台,北京汽车产业当前已驶入“电动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的“快车道”。

6月18日,“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位于北京顺义区的理想汽车北京基地,近距离了解智能电动汽车的诞生细节,窥一斑而知全豹,感受中国智造的强劲脉动与创新跃迁。

“机器人总动员”:焊装车间自动化率高达100%

走进理想汽车的总装与焊装车间,银灰色的工厂钢结构与明黄色的机械臂在耀眼灯光下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现代工业的精密图卷。

伴随着机器轰鸣的“磅礴交响乐”,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定睛细看却已非人类身影,而是由近千台不眠不休的机器人担纲“主角”。它们挥舞着机械长臂在产线的方寸之间闪转挪移,焊接、运输、拧紧、检测等工序精准协作,一气呵成。每一道指令、每一组动作都嵌入在高度标准化、自动化的节奏中,整个生产过程不仅高效,还让这个以数据驱动、以算法指挥的“智造中枢”工厂透出了一种极致的工业美感。

沿着地板二维码导航线、穿梭往来的AGV(自动导向车),能够自动从料仓中提取各类物料并精准送达装配线;总装车间的机器人77秒就能装配好2.9平米巨大天幕,10秒就能准确完成logo精细贴装;在21条全自动生产线上,焊装车间的663台机器人点焊、自冲铆接、激光焊接等自动化率已实现100%……

“如果把整个智造过程比作自动驾驶,那么,人类如今的角色就是负责辅助监测的‘安全员’。”据理想汽车第一产品线总裁汤靖介绍,在理想汽车智能制造操作系统中,每一个环节都已实现数据化、标准化、云端化和智能化——小到一颗螺丝钉的扭矩力度,大到整个车身的自动装配,每一个过程、每一项数据都被实时上传至云端留存,并同步进行智能化监测分析:“哪怕只是轻微偏差,这个“超级大脑”Li-Mos系统也会立刻启动报警机制实现毫秒级响应,以超高精度保障汽车生产的每个细节。”

“不是我们有多厉害,而是中国工业了不起!”汤靖表示,背靠我国汽车工业过去三十年的积累,目前理想汽车工厂的自动化、工艺的稳定性都已处于国际顶尖水平。目前,从2025年一季度数据来看,理想汽车的月产能已超3万辆。

国产化自主创新:从“更贵的车”到“更好的车”

“企业的第一目标是满足用户需求,这些无法靠简单拼凑或集成就能实现。”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表示,理想汽车始终以此为目标进行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因而选择了一条更难走、但更具战略价值的国产化自研之路:不仅要服务好用户,也要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为整个行业生态发展输出“新质生产力”。

“空簧(空气弹簧,Air Spring)”是高端汽车悬挂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可以有效提高乘坐舒适性。2022年的理想L9发布之前,鲜有售价40万元的车型敢于标配百万级豪车才拥有的空气悬架与CDC减振器。对于当时的中国消费者来说,这些“看不见的配置”陌生又遥远,而“让更多用户在合理成本内享受百万豪车的顶级驾乘体验”的宏伟目标,实现起来也是困难重重。

当时,我国本土空簧供应链市场几乎一片空白,也缺乏成熟量产经验。在国际头部供应商那屡遭碰壁质疑之后,理想汽车迅速启动了国产化替代方案,并联手国内供应商攻克完成了“从0到1”的系统级挑战。待到2024年,我国已有三家供应商占据全球空气悬架及核心零部件的80%以上市场份额,并把价格从百万级别车型配置打到了30万级别的车型配置。

“我们不愿‘堆料’,而是想通过一次次产品创新,不仅服务好用户,也让中国自己的品牌站上全球智能制造的高地。”李想总结表示,在理想汽车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汽车作为融合工业、硬件、软件和人工智能的复杂产业,对城市创新能力和政策环境有极高要求。而北京在电动化、智能化和软件领域有着完备的人才体系以及优越的研发和产业协同环境。特别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目前理想汽车有近50%的车载芯片实现国产化,整个过程涉及底层系统、软硬件协同及芯片适配,每一环节都离不开政府在资源协调、生态推动上的关键作用。”

摆脱“重复造轮子”困境:北京协同打造智能汽车生态格局

如果说核心技术“自研”是理想汽车夯实底层能力的必经之路,那么“开源”的技术路径选择则是其作为创新主体对整个产业生态的回馈与贡献。在今年3月举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理想汽车自研的“理想星环OS”荣获“北京重大开源成果”之一,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整车操作系统全面开源的车企,也为助力北京打造“全球开源之都”注入了坚实的样本力量。

在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的推动下,智能电动汽车的硬件智能化将不再是终点,AI技术驱动下的软件或才是整车的灵魂和价值所在。智能电动汽车是一个集成度极高的产业链系统,从自动驾驶、大模型到芯片适配、座舱交互,技术堆叠之下的挑战不仅仅只来自“硬件是否先进”,更来自背后软件架构是否开放和高效。

过去,几乎每一家车企都要为操作系统、芯片适配、传感器调用等基础功能投入大量资源,这种“重复造轮子”的现象,极大地拉高了整个行业的技术成本、研发周期和准入门槛。有行业统计,我国车企每年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系统上的重复投入超过了500亿元人民币,且超过80%的功能高度趋同。这种高投入、低差异的状态不仅压缩了企业盈利空间,也制约了产业的持续创新能力。

据理想汽车星环OS负责人杨琛介绍,“理想星环OS”构建起了面向自动驾驶的端到端高性能、高安全、低资源消耗分布式操作系统,打破了“重复造轮子”的壁垒,在基础系统层面进行开源创新,走出了一条降本提效、生态共享的路径。通过开放源代码实现技术透明化,开发者可深度参与架构优化与功能定制,高校机构、供应链企业等也能够以较低门槛接入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助力北京乃至我国形成高效的软硬件融合创新体系。

目前,北京奔驰、小米汽车、理想汽车等8家整车企业已在北京顺义区设厂布局,2024年在京产量114.5万辆,同比增长13%,其中在京新能源汽车产量29.4万辆,同比增长近3倍。

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汽车与交通产业处副处长孙全胜介绍,顺义区已初步构建起以研发设计为引领、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为基础、汽车金融与智能网联为延伸的产业生态,正加快迈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的转型升级。北京顺义、天津武清、河北廊坊也协同打造“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推进“共造一辆车、共建一条路、共享一个生态”的一体化格局,在协同创新中助力提升中国智造加速驶向世界舞台。

来源:北京科技报

撰文:记者 吉菁菁

摄影:记者 丁林(除署名外)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新一代国产通用CPU发布!性能接近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将迎首批新生,有哪些培养特色?
北科大首设“碳中和创新班”,培养模式如何实施?
推荐阅读
全球第一!格之格,中国智造的一张新名片!
2025-06-16 网络
聚焦2025科博会:图灵微生物——妇科感染诊断的“中国智造”突围路
2025-05-11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