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杜紫微
很多人以为青春期结束,痘痘就会“自动退场”,但现实中,不少30岁甚至40岁的成年人仍在与痤疮反复斗争。这种发生在25岁以后的“熟龄痘”,正在困扰着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和宝妈群体。作为皮肤科医生,我今天就带大家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一、青春期后痤疮:不只是“青春痘”的延续
青春期后痤疮指25岁后首次出现(迟发性痤疮),或青春期痤疮消退后重新复发(持续性痤疮)的皮肤问题,高发年龄集中在25~40岁,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与青春期痤疮不同,它多表现为下巴、下颌线、颈部等部位的红肿丘疹、囊肿,常在月经前加重。
二、四大诱因,精准“狙击”熟龄痘
1.激素失衡的“蝴蝶效应”:成年女性因月经周期、多囊卵巢综合征、孕期激素波动,雄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刺激皮脂腺过度分泌。
2.生活方式的“慢性毒药”:熬夜加班、高糖高脂饮食、长期精神压力,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同时影响肠道菌群平衡,加重炎症反应。
3.护肤误区的“火上浇油”:过度清洁破坏皮肤屏障,厚重护肤品堵塞毛孔;滥用功效性产品引发皮肤不耐受。
4.遗传基因的“隐形推手”:家族痤疮史人群,皮脂腺受体对雄激素更敏感,成年后仍易长痘。
三、科学战“痘”,分阶管理
1.日常护理黄金法则
清洁有度:选择温和氨基酸洁面,避免皂基产品,每天不超过2次。
精简护肤:以修复屏障的神经酰胺、透明质酸产品为主,停用磨砂膏、高浓度酸类。
防晒必做:优先选择物理防晒,化学防晒需确保成分温和不致痘。
专业治疗方案外用药:维A酸类(如阿达帕林)调节角质,抗生素类(如夫西地酸)抗炎杀菌。
口服药:女性可遵医嘱使用抗雄激素药物(如优思悦);严重囊肿型痤疮需口服异维A酸。
医美辅助:根据痤疮的类型,选择直流电导入抗炎、红蓝光消炎修复、水杨酸焕肤等。
3.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调整:减少乳制品、甜食摄入,增加深海鱼、绿叶菜。
情绪管理:冥想、瑜伽等减压方式,保持规律作息。
定期体检:排查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内分泌疾病。
四、常见误区辟谣
误区1:痘痘挤掉就好了
真相:自行挤压易引发感染,导致炎症后色素沉着和痘坑。
误区2:抗痘产品越刺激越有效
真相:熟龄肌耐受性差,过度刺激会加重屏障损伤。
误区3:成年后痤疮不用治
真相:长期炎症可能诱发皮肤老化,甚至引发心理问题。
青春期后痤疮并非“不治之症”,关键在于精准识别诱因、科学规范治疗。如果你的痘痘只长在下巴、下颌线、颈部等部位,或在月经前加重,或伴有月经紊乱、多毛等症状,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记住,健康的皮肤需要耐心和科学的呵护,告别“熟龄痘”,从正确认识开始。
(单位:河北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省市:河北省石家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