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马力
手术室是医院救治患者的核心区域,每一台手术的成功不仅依赖医生精湛的医术,还离不开严格的感染控制。手术室护理团队在感染控制工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用专业与严谨,为患者筑起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一旦手术室感染控制出现疏漏,就可能导致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术后全身性感染等严重后果,不仅会延长患者康复周期,甚至还会危及生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手术室护理团队是如何进行感染控制工作的。
一、认识手术室感染风险
手术室感染的风险来源广泛。手术器械和用品若灭菌不彻底,残留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就会在手术过程中侵入患者体内;手术室空气环境中飘浮的尘埃、微生物,也可能沉降到手术切口,引发感染;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时,若无菌操作规范执行不到位,如手套破损未及时更换、接触污染物品后未重新消毒,同样会将病原体带入手术区域。此外,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也会影响感染风险,例如免疫力低下、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感染的可能性更高。
二、严格的器械与物品管理
手术器械和物品的消毒灭菌是感染控制的重中之重。所有进入手术室的器械,在使用前都要经过预处理、清洗、消毒、灭菌等一系列严格流程。预处理阶段,护士会及时清除器械表面的血液、组织残渣等污染物;清洗过程采用超声波清洗机等设备,确保器械的各个缝隙都得到彻底清洁;消毒和灭菌则根据器械材质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如高温高压灭菌、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等。每一批灭菌后的器械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测,通过生物监测、化学监测等手段,确保灭菌效果达标。
对于一次性使用的物品,护理人员也会仔细检查包装完整性、有效期等信息,杜绝使用不合格产品。手术中使用的无菌敷料,存放于专用的无菌敷料柜中,保持干燥、清洁,取用过程遵循无菌原则,防止污染。
三、手术室环境的精细管控
手术室的空气环境直接关系到感染风险。现代化手术室采用层流净化系统,通过空气过滤、气流组织等方式,保持手术室内空气洁净。护理团队要定期对层流净化系统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同时,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流动,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进出,避免将外界污染物带入。
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会对手术室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采用专用的消毒剂擦拭手术床、器械台、地面等物体表面,清除残留的血迹、分泌物等污染物。对于感染性手术,如开放性创伤手术、感染性疾病手术,术后会进行强化消毒处理,必要时采用熏蒸消毒等方式,确保手术室环境安全,不影响下一台手术的开展。
四、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规范
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是关键。护理团队从进入手术室开始,就要遵循一系列规范流程。更换专用的洗手衣、鞋套、帽子、口罩,确保头发、口鼻完全遮盖,避免自身携带的微生物污染手术区域。在外科洗手环节,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对手部及前臂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然后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整个过程中保证身体未消毒部位不触碰无菌区域。
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密切配合,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器械护士管理的无菌器械台,是手术操作的核心无菌区域,任何非无菌物品都不能接触该区域。巡回护士则负责监督手术间内所有人员的无菌操作行为,一旦发现违规操作,立即提醒并纠正,确保手术全程处于无菌环境中。
手术室护理团队通过对器械与物品的严格管理、手术室环境的精细管控以及医护人员无菌操作规范的执行,全方位做好感染控制工作。每一个细节的把控,每一项规范的落实,都体现着护理团队守护患者健康的决心,为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筑牢了坚实的健康防线,为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有力保障。
(单位:天津市肿瘤医院秦皇岛医院,省市:河北省秦皇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