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从消毒到隔离:一文读懂院感科护理工作全流程
2025-03-03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4890

撰文/焦军红

在医院这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地方,有一群“隐形卫士”日夜守护着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他们就是医院感染管理科(院感科)的护理工作者。从消毒灭菌到隔离防护,院感科护理工作贯穿医院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下面,我们将通过一张清晰的流程图,为您全方位解析院感科护理工作的核心流程,揭开这些幕后守护者的工作奥秘。

一、风险监测与预警:筑牢防控第一关

院感科护理工作始于风险监测。通过建立全院感染病例监测系统,院感科护士实时收集患者的感染信息,包括感染时间、症状、病原体类型等。一旦发现异常数据,如某科室在短时间内出现多例相同病原体感染病例,系统将立即发出预警。此时,院感科护士需迅速介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1.溯源分析:追踪患者诊疗轨迹,排查医疗器械使用、药品接触、环境暴露等潜在感染源。

2.风险评估:判断感染传播范围与严重程度,评估现有防控措施的漏洞。

3.预警通报:第一时间向院方及相关科室发出警报,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二、消毒灭菌:切断感染传播途径

消毒灭菌是院感防控的核心环节,院感科护士需确保医院所有物品、器械及环境达到安全标准。

1.医疗器械处理

分类回收:根据污染程度对器械进行分类,如高度危险器械(手术器械、穿刺针)、中度危险器械(呼吸机管道、内镜)、低度危险物品(病床、轮椅)。

清洗消毒:使用专业设备对器械进行彻底清洗,去除血渍、分泌物等污染物;采用高温高压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等方式杀灭病原体。

质量检测:通过生物监测、化学监测等手段验证灭菌效果,确保每一件器械达到无菌标准。

2.环境清洁

区域划分:将医院划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明确不同区域的清洁消毒频次与标准。

日常消毒:对病房、走廊、电梯等公共区域进行每日清洁与消毒,重点针对高频接触表面(门把手、电梯按钮)加强消毒。

终末消毒:患者出院或转科后,对其使用过的病床、床头柜等进行全面消杀,防止交叉感染。

三、隔离防护:守护高危人群安全

对于传染病患者或耐药菌感染患者,院感科护士需严格执行隔离措施,防止病原体扩散。

1.隔离类型选择: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确定相应的隔离方式,如单间隔离、负压隔离病房等。

2.防护装备规范:指导医护人员正确穿戴防护用品(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并监督脱卸流程,避免污染风险。

3.患者管理:限制患者活动范围,规范医疗废物处理流程,确保污染物得到安全处置。

四、培训与教育:提升全员防控意识

院感科护士承担着全员培训的重任,通过多种方式普及感染防控知识。

1.分层培训

新员工:开展基础院感知识培训,包括手卫生、消毒规范、职业暴露处理等。

重点科室人员:针对手术室、ICU、血透室等高风险科室,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控、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

2.患者教育:通过海报、手册、宣教视频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咳嗽礼仪、正确洗手方法,提升自我防护能力。

五、监督与反馈:持续优化防控体系

院感科护士需定期对全院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1.日常巡查:深入科室检查手卫生执行率、器械消毒记录、隔离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当场指出并记录。

2.数据复盘:每月汇总感染监测数据,分析防控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

3.质量改进:通过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推动全院感染防控流程持续优化。

结语

从消毒灭菌的细致入微,到隔离防护的严谨规范;从全员培训的耐心指导,到监督反馈的一丝不苟,院感科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对生命的敬畏。这张流程图背后,是无数院感科护士日夜坚守的身影——他们如同医院的“免疫系统”,用专业与责任构筑起抵御感染的铜墙铁壁,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单位:邯郸市第二医院,省市:河北省邯郸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新一代国产通用CPU发布!性能接近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将迎首批新生,有哪些培养特色?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