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刘斐斐
孩子反复咳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家长需细心观察症状特点,及时排查病因,科学护理与规范治疗双管齐下,才能让孩子远离咳嗽困扰,健康成长。必要时咨询儿科医生,切勿盲目用药或延误治疗。
一、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咳嗽元凶”
1.原因解析
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咳嗽的首要原因,包括普通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病毒(如流感病毒、鼻病毒)、细菌或支原体感染后,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产生分泌物,引发咳嗽。若感染未彻底清除,或孩子免疫力较弱,咳嗽就容易反复。例如,支原体肺炎导致的咳嗽可持续2~3周,且以刺激性干咳为主;而百日咳杆菌感染引发的痉挛性咳嗽,可能持续2~3个月。
2.应对方法
规范治疗:明确病原体后,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如支原体感染需使用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普通感冒则以对症治疗为主,避免自行停药或滥用止咳药。
增强免疫力:保证孩子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适度运动(如每日户外活动30分钟),减少反复感染风险。
二、咳嗽变异性哮喘:容易被忽视的慢性疾病
1.原因解析
咳嗽变异性哮喘属于哮喘的特殊类型,以慢性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常表现为夜间或凌晨发作的刺激性干咳,运动、冷空气或接触过敏原后加重。这类孩子通常有过敏体质,或家族中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病史。若误诊为普通咳嗽,仅使用止咳药物,可能导致病情迁延不愈,甚至发展为典型哮喘。
2.应对方法
及时确诊:若孩子咳嗽持续大于4周,抗生素治疗无效,需就医进行肺功能、过敏原检测等,明确诊断。
规范管理:确诊后需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和支气管扩张剂控制气道炎症,定期复诊调整用药方案。同时,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宠物毛发),家中保持清洁通风。
三、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鼻子惹的祸”
1.原因解析
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疾病导致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咽喉,刺激气道引发咳嗽,医学上称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常伴有鼻塞、流涕、清嗓子等症状,部分孩子还会出现睡眠打鼾、张口呼吸。若未针对鼻部疾病治疗,单纯止咳难以见效。
2.应对方法
治疗原发病:根据病因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减轻鼻黏膜炎症,配合生理盐水洗鼻清除分泌物。腺样体肥大严重者,可能需手术干预。
改善生活习惯:避免孩子接触刺激性气味,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缓解鼻腔干燥;睡觉时适当抬高上半身,减少分泌物反流。
四、胃食管反流:食物“逆流”引发的咳嗽
1.原因解析
儿童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或因饮食不当(如过饱、进食油腻食物)、体位不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刺激咽喉引起咳嗽。这类咳嗽多发生于进食后或平卧时,部分孩子伴有反酸、烧心、恶心等症状。
2.应对方法
调整饮食:采用少食多餐原则,避免睡前2小时进食;减少巧克力、咖啡、碳酸饮料等易诱发反流的食物;餐后保持直立姿势,避免立即平卧或剧烈运动。
药物辅助:症状严重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抑酸药(如奥美拉唑)、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减轻反流症状。
五、环境与心理因素:不可忽视的“隐形推手”
1.原因解析
环境刺激:空气污染、二手烟、刺激性气味(如香水、油烟),以及气候骤变,都可能诱发或加重咳嗽。过敏体质的孩子接触尘螨、霉菌等过敏原后,也易出现反复咳嗽。
心理因素:部分学龄期儿童因学习压力、情绪紧张,可能出现心因性咳嗽。这类咳嗽具有发作性、刺激性特点,转移注意力后可缓解。
2.应对方法
改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使用空气净化器和加湿器;避免孩子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雾霾天尽量减少外出,必要时佩戴口罩。
心理疏导:关注孩子情绪变化,通过亲子互动、户外运动等方式缓解压力;若怀疑心因性咳嗽,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单位:利津县中医院(利津县第二人民医院),省市:山东省东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