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超声科普之“腹部消化系统彩超”
2025-03-03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1万

撰文/祝清松

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腹部彩超)是一种常见、无创、安全的检查方式,可用于评估肝、胆、胰、脾、肾及部分胃肠系统的结构情况。通过这项检查,许多腹部疾病可以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本文将带您了解什么是腹部消化系统彩超,它能检查哪些问题,适合哪些人群,以及常见的误区与注意事项。

1、“你肚子疼,我来瞅瞅!”——医生的“顺风耳”变身“顺风眼”

腹部突发疼痛时,医师常使用耦合剂预涂的超声探头在体表滑移,同步观察显示屏动态影像,这正是临床所称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高频声波穿透人体组织形成回波信号,经计算机重建为断层图像;仿生学原理与蝙蝠回声定位机制存在相似性,医学影像技术将声学信号转化为可视化诊断依据。

相较于存在电离辐射的X线及CT检查,超声诊断具备非侵入性优势,可实时观测器官运动特征:胆囊收缩节律、肠道蠕动波形均能精准捕获。该技术对腹腔脏器筛查具有显著效能,肝胆系统、胰腺实质、脾脏形态及胃肠壁结构等复杂解剖部位皆属其检测范畴。临床建议进行超声检查时,实为采用声学原理构建的无创可视化方案,兼具生物安全性及诊断时效性。

2、什么是腹部消化系统彩超

简单来说,腹部消化系统彩超就是用超声波“看”我们肚子里的一整套“吃喝拉撒”系统。它能帮医生“窥视”你的肝、胆、胰、脾、胃、肠等重要器官,就像给身体做了一次无创的“透视检查”。这里的“彩超”指的是彩色多普勒超声——除了能看到器官的形状和大小,还能观察血流情况,相当于给图像“上了色”,让异常更容易被识别。比如肿瘤长在哪、胆囊有没有结石、肝脏是不是变成了“油腻腻”的脂肪肝,这些都可以通过彩超提前发现。比起X光和CT,超声的优势在于安全无辐射、可以动态观察(比如看肠子蠕动的样子),而且检查过程只需要几分钟,连小朋友和孕妇都能轻松接受。

3、常见误区澄清

误区一:“肚子大=脂肪肝”?

不一定!腹部膨隆可能源于皮下脂肪沉积、腹腔积液、胃肠胀气或便秘,肝脏内部脂质蓄积需依赖超声检查判断实质回声特征,体表观察无法确诊。

误区二:彩超是“万能钥匙”?

该技术虽具操作优势,检测范围存在盲区——早期胃癌微小病灶、肠壁息肉及腹膜后胰腺占位易漏诊,常需内镜技术与断层扫描协同评估。

误区三:脂肪肝就是“得病”?

轻度肝细胞脂肪变性在当代人群中普遍存在,多数呈无症状状态,核心对策在于体质量管理、膳食调控及定期监测,防止进展为脂肪性肝炎或肝纤维化。

误区四:“没有异常”就一切正常?

影像学检查仅反映瞬时形态学改变,代谢性及功能性病变初期难以捕捉,单次阴性结果不具终身保障效力,持续性健康监测与躯体信号识别不可或缺。

4、哪些人该做?多久做一次

很多人以为腹部彩超是“肚子疼了才做”的检查,其实这是个大误区。彩超不仅能查“病”,更擅长“早发现”!很多时候,身体悄悄出问题了,根本没症状,等到痛了可能已经晚了。

那么,哪些人建议定期做腹部彩超?

(1)年龄超过40岁的中老年人。

(2)有脂肪肝、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的人群。

(3)有肝病、胆结石、胰腺炎等病史或家族史的人。

(4)长期饮酒、熬夜、饮食不规律的“亚健康”人群。

年轻人用得上吗? 当然可以!比如有慢性胃肠不适、反复腹胀腹泻、肝功能异常等情况,也可以通过彩超查查肚子里有没有“隐情”。如果是健康人,体检时每年做一次腹部彩超就差不多了;但如果已经发现了某些问题,比如脂肪肝、胆息肉,就需要按医生建议,3~6个月或一年复查一次。

腹部彩超作为一种简单、安全、可重复的检查手段,已经成为健康体检和腹部疾病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定期检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潜在风险,尤其是高危人群,如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更应定期随访,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了解检查的价值,科学面对结果,是对自己健康最基本的负责。

(单位:扎兰屯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省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策论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机器人领域两大盛会8月举办,北京人形机器人领跑全国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