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缓解眼部疲劳的中医养生技巧:你应该知道的五个方法
2025-03-10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3804

撰文/李之欢 黄淑莞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长时间面对电子屏幕已成为日常生活常态。无论是上班族长时间对着电脑,学生用平板上课,还是低头刷手机的休闲习惯,眼睛似乎从未真正“休息”过。结果就是——干涩、酸胀、视物模糊、注意力下降,甚至头痛、肩颈紧张等问题随之而来。这些都是典型的“眼疲劳”表现。现代医学认为眼疲劳多因用眼过度、睫状肌持续收缩所致,而中医则从整体出发,认为眼部不适多属“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或“风热上扰”所致。因此,中医在缓解眼疲劳方面不仅注重局部调养,更强调全身调理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五种实用、科学、易行的中医方法,帮助缓解眼部疲劳,守护视觉健康。

热敷明目:疏通经络,缓解紧张

热敷是最常见也最方便的缓解眼疲劳方法之一。中医认为,热能行气活血、温经散寒,能够促进眼周血液循环,缓解睫状肌痉挛,改善眼干眼涩、黑眼圈、眼胀等问题。

方法:取干净毛巾用热水浸湿后拧干,或使用中药热敷包、蒸汽眼罩。闭眼敷在双眼上,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可配合按摩太阳、攒竹、睛明等穴位,效果更佳。

注意热敷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如有结膜炎、麦粒肿等急性炎症,暂不宜热敷。

护眼茶饮:滋肝明目,从内养护

中医讲“肝开窍于目”,意即肝脏的功能状态与眼睛健康密切相关。当肝血不足或肝火偏旺时,常会表现为眼睛干涩、视物模糊、易疲劳等症状。尤其是长期熬夜、情绪波动大或体质偏虚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肝阴亏虚或肝阳上亢,引发眼部不适。此时,内调成为关键。

推荐茶饮:枸杞菊花茶,枸杞养肝肾、明目;菊花清肝火,缓解眼干目涩。决明子茶则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之效,适合便秘、目赤肿痛人群。而桑叶淡竹叶茶适合春夏风热导致的眼红、干痒。

饮用建议:每日冲泡1~2次,不宜过浓;体寒或脾胃虚寒者应少量饮用并配伍温性药材如红枣、陈皮。

眼保健操:调和气血,缓解肌疲劳

眼保健操不仅是学校里的“传统项目”,其实也是中医穴位按摩的精华。通过对眼周相关穴位的按压与刺激,能够放松眼部肌肉、促进眼部血流,是对抗长时间用眼疲劳的有效手段。

常用按摩穴位:睛明(眼内眦旁)疏通眼络,改善视物模糊;攒竹(眉头)缓解眉眼胀痛;鱼腰(眉中)改善眼睑沉重;丝竹空(眉梢)缓解头痛眼胀;太阳(眉外眼角)镇静安神,缓解眼部酸胀;承泣、四白提神醒脑,改善黑眼圈。

操作方法:用指腹适度按揉上述穴位,每穴1分钟,每日1~2次。

食疗养眼:从饮食入手,调理根本

合理饮食对眼部健康至关重要。中医强调“药食同源”,许多日常食材都具有滋养肝肾、明目护眼的功效。

推荐食物: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豆、乌鸡,有滋肾填精、益肝护眼作用;富含维生素A食物如胡萝卜、南瓜、菠菜,能增强视紫红质合成,改善夜盲、干眼;高叶黄素食物如玉米、蛋黄、蓝莓,有助于延缓黄斑区退化;坚果类,如核桃、杏仁,富含维E和不饱和脂肪酸,有抗氧化作用。

饮食建议:应以清淡、平补为主,避免油腻、辛辣和重口味食品,减少对肝脏负担。

作息调整:肝藏血,睡为先

中医认为,晚上11点到凌晨3点为“肝胆经”当令之时,是肝血调养、肝气升发的关键阶段。此时入睡,有助于肝血回归、养护双目。

建议作息与用眼习惯:尽量在晚上10点半前入睡,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损耗肝血;用眼“40-20-10”法则,每用眼40分钟,望远20秒,休息10分钟;夜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时应开启护眼模式,减少蓝光对视网膜的刺激,避免加重视觉疲劳;建议使用加湿器或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直吹环境,以减少眼表水分蒸发,缓解干涩感。

眼睛是心灵之窗,更是我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替代的感官。缓解眼部疲劳,不应等到问题严重才去干预,而应从日常养护入手。中医讲究“未病先防”,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穴位按摩和生活规律的综合调理,能够从根本上减少眼疲劳的发生频率。五个中医技巧看似简单,却各有独到之处,最重要的是每天为眼睛花几分钟时间,持之以恒,终见成效。眼睛休息好了,精神自然也就足了。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省市:广东省深圳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新一代国产通用CPU发布!性能接近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将迎首批新生,有哪些培养特色?
北科大首设“碳中和创新班”,培养模式如何实施?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