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手抖不是老了的正常现象,小心帕金森病找上门
2025-03-10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7081

撰文/何琼

手部的细微颤动常被误认为是年老的正常现象,但这种看似无害的表现,可能隐藏着更深层的健康风险——帕金森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不仅影响行动和日常生活,还可能带来严重的认知障碍。了解手抖与帕金森病的关系,及早发现异常信号,是维持晚年健康生活的关键。

一、手抖与帕金森病的早期识别

手抖是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一种症状,常常被误认为是年老的正常表现。然而,手抖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生理性手抖,还包括焦虑、疲劳、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理因素。然而,最需要警惕的是帕金森病引起的手抖。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运动功能,其核心症状包括震颤、肌肉僵硬、动作迟缓和平衡障碍。不同于生理性手抖多在紧张或疲劳时出现,帕金森病的手抖通常发生在静止状态下,且在受到情绪刺激时加重,如在安静的休息状态下,患者的手指、手掌可能出现有节律的抖动,这被称为“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特征之一。

要有效识别帕金森病,除了观察手抖的性质,还需要关注其他伴随症状。帕金森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动作迟缓,表现为日常动作变慢,如穿衣、系鞋带或起身走动都比以往费力,甚至感觉双腿沉重。患者的面部表情也可能变得僵硬,称为“面具脸”,由于面部肌肉活动减少,笑容变得稀少。步态的改变也是重要的早期信号,典型的步态包括小碎步、前倾姿势以及转身时需要多个小步才能完成。

在早期识别帕金森病的过程中,家庭和朋友的观察也至关重要。由于患者往往对症状的逐渐加重缺乏敏感性,家人能够更早地发现这些微小的变化。例如,握力下降、写字变小(“小字症”)、声音变轻或讲话速度变慢,这些都是帕金森病可能出现的信号。及时记录这些细微的变化并与医生分享,可以帮助专业人士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同时,借助一些现代检测手段,如脑部核磁共振(MRI)、多巴胺转运体显像(DAT-SPECT)等,可以更准确地排除其他原因,确认帕金森病的诊断。

二、帕金森病的预防与日常管理

帕金森病虽无法根治,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日常管理,可以显著延缓其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首先,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帕金森病的重要基础。研究表明,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如散步、太极、瑜伽等,不仅能够增强肌肉力量,还能改善平衡感和协调性,减少跌倒风险。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也是关键因素。高抗氧化食物如绿叶蔬菜、坚果、深海鱼类和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保护神经细胞,延缓神经退化。

在帕金森病的日常管理中,药物治疗是核心手段。最常用的药物是左旋多巴,它能补充大脑中缺乏的多巴胺,缓解震颤、僵硬和动作迟缓等症状。然而,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可能出现药效减弱或副作用,因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擅自调整剂量。还可以结合物理治疗、语言训练和认知康复,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延缓认知功能下降。这些辅助疗法不仅能增强患者的自主性,还能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和家庭关爱同样不可忽视。帕金森病患者常因运动障碍、社交困难而产生抑郁、焦虑情绪,因此家人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鼓励,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定期参加帕金森病支持小组,分享经验和交流感受,也能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家人和照护者还需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了解如何在患者出现突发情况时进行应对,这将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安全、支持性的家庭环境,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自信心。

结语

帕金森病虽无法彻底治愈,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合理的日常管理以及家人的支持,患者仍能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早期识别症状、积极治疗和心理疏导是延缓病情发展的关键。只有在医学干预与日常护理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应对这一挑战,实现更长久、更有质量的生活。

(单位:三六三医院,省市:四川省成都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策论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机器人领域两大盛会8月举办,北京人形机器人领跑全国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推荐阅读
帕金森病的早期识别及常用治疗方案
2025-03-17 北京科技报
手抖背后的真相: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与诊断要点
2025-03-17 北京科技报
科普小课堂:守护吞咽安全,降低帕金森患者的误吸风险
2025-03-17 北京科技报
帕金森病的早期警示:除了震颤,你还可以看到这些症状
2025-03-17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