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脑电图检查全流程:解开大脑的神秘电信号
2025-03-10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6267

撰文/张亚雯

在医学检查的“武器库”中,脑电图检查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帮助医生打开大脑电信号的“神秘黑箱”,从而为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关键依据。那么,脑电图检查究竟是如何进行的,整个流程又包含哪些环节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检查前准备:细节决定成败

1.告知医生病史

在进行脑电图检查前,患者需要将自己的病史详细告知医生。这包括既往是否有癫痫发作、脑部外伤、脑部手术史,是否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肿瘤等,以及目前正在服用的药物情况。因为这些信息都可能影响脑电图的结果,医生会根据这些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检查方案或采取特殊措施。

2.清洁头发

检查当天,患者要保持头发清洁干燥。这是因为头皮上的油脂、污垢等会影响电极与头皮的良好接触,从而影响脑电图信号的采集。所以,检查前一天晚上最好洗个头,但不要使用护发素、发胶等定型产品,以免在头皮上残留化学物质,干扰脑电图信号。

3.调整饮食与作息

检查前一天,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因为疲劳可能会使大脑电活动出现异常,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在检查前2~3小时尽量不要吃得过饱,但也不要空腹,以免因低血糖或胃肠道不适导致身体不适,进而影响脑电图记录。另外,要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茶等,因为咖啡因可能会刺激大脑,改变脑电活动模式。

检查进行时:电极与大脑的“对话”

1.选择合适的检查类型

脑电图检查有多种类型,包括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和视频脑电图等。常规脑电图检查时间较短,一般20~30分钟,主要用于初步筛查;动态脑电图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脑电活动,适合捕捉一些偶发的、短暂的脑电异常;视频脑电图则在记录脑电活动的同时,同步拍摄患者的视频画面,方便医生观察患者发作时的症状与脑电变化的关系,对于癫痫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类型。

2.安装电极

患者进入检查室后,会躺在检查床上。医护人员会用一种特殊的导电膏将电极粘贴在患者的头皮上,这些电极就像一个个“小天线”,负责接收大脑发出的电信号。电极的安装位置有严格的标准,这样能确保准确地记录大脑不同区域的电活动。在安装电极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觉头皮有些凉凉的,或者有轻微的拉扯感,但一般不会引起疼痛。

3.开始记录

电极安装好后,脑电图仪就会开始记录大脑的电活动。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安静,尽量放松身体,不要随意移动头部或肢体,也不要说话、咀嚼等,以免产生干扰信号,影响脑电图的质量。如果进行的是常规脑电图检查,患者可能需要根据医生的指令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睁眼、闭眼、深呼吸等,这些动作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大脑在不同状态下的电活动变化。

检查后处理:解读大脑的“密码”

1.移除电极

检查结束后,医护人员会小心地移除患者头皮上的电极,并用纸巾或湿毛巾擦拭掉导电膏。这个过程通常很快,患者不会有明显的不适。

2.等待报告

脑电图检查的报告一般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出具。这是因为医生需要对记录下来的大量脑电信号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解读。医生会观察脑电图的波形、频率、振幅等特征,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放电,以及异常放电的部位、性质和严重程度等。

3.结合临床诊断

脑电图检查结果只是医生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不能单独作为诊断的标准。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结果,如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脑电图检查虽然看起来有些神秘,但其实整个流程并不复杂。只要患者在检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检查过程中积极配合医生,就能顺利完成检查,为医生了解大脑的电活动情况提供有力的支持,从而助力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省市:河北省石家庄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策论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机器人领域两大盛会8月举办,北京人形机器人领跑全国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