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中风后的康复:如何帮助患者恢复?
2025-03-10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6.1万

撰文/吕加希

当一次中风突如其来,生活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手脚不听使唤,语言卡壳,情绪像过山车。可喜的是,大脑并不是“一损俱损”的机械,它仍保留着惊人的“自我修补”潜能。康复的关键,并非神秘药方或高深仪器,而是循序渐进的自我训练、贴心的生活改造与稳定的心理支持。本文将复杂的医学原理翻译成日常可行的行动,让中风后的每一步都更有方向感。

一、早一点启动身体:大脑会记住努力

中风后最常听到的两个字是“窗口”——指的是恢复最佳时机。其实,大脑任何时期都能学习,只是越早激活,越容易保存成果。清醒后的第一件小事,可以是尝试自己握水杯,哪怕手指只挪动一厘米;或者试着坐在床边,把脚轻轻放到地面上。动作越小越好,因为大脑需要的是“信号”,让它知道身体还想动。家人可以在旁边扶着肩背,给抬起的手肘一点点支撑。每次练习三五分钟就休息,避免一味“硬抗”带来的疲劳和挫败感。别小看这短短几分钟,它像是一封封“提醒信”,不断邮寄到大脑的运动中枢,提示那里要重新布线。

二、日常活动就是最佳训练场

康复不必局限在医院的复健室,反而应该走进衣食住行的细节。刷牙时换成比较粗柄的牙刷,每天早晚练习“拿握”动作;餐桌边预备一个带吸盘的防滑碗,让不够灵活的手臂也能练习舀汤;客厅里放一把坚固的扶手椅,起身坐下本身就是最实用的腿部训练。卧室门口装一条夜间感应灯带,减少跌倒的风险;卫生间地面铺防滑垫,马桶旁加一根抓扶杆,让如厕过程顺带练习核心肌群。把康复与生活打包在一起,比枯燥的重复动作更有趣,也更容易坚持。

三、小步走路,大声说话:运动与语言双管齐下

对很多患者来说,迈出一条腿或说出完整句子都成了难题。步行训练可从“站桩”开始:双脚打开与肩同宽,轻扶桌面,感受地面传来的支撑;接着在家中走一条“安全线”,例如沿着家具边慢慢挪步,步幅不必大,但要让脚底确实触地、抬起、再落下。每迈出一步都像在大脑里敲一次鼓,提醒它调整指令。

语言方面,先练读数字、星期,或唱熟悉的儿歌。哪怕发音含糊,也要大胆张口。家人要多用开放式问题,如“你想吃苹果还是香蕉?”而非“要不要吃苹果?”。给大脑留出选择空间,就像给电脑腾出运算窗口,让它一步步找回表达的路径。

四、情绪是隐形的发动机

中风后患者常伴随焦虑、沮丧,甚至自责。情绪低谷时,康复动作往往停滞不前。家人和朋友可以做的,首先是倾听,而非急着纠正;其次,用小目标让成就感“常回家”。比如今天成功自己扣上一颗扣子,就值得庆祝;本周能独立走到厨房,就在日历上画一个小星星。持续的正反馈会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让训练变成心甘情愿的选择,而非被迫任务。必要时,可请心理咨询师帮助调整睡眠与心境,因为良好的精神状态相当于给康复之路装上加速带。

五、吃得巧,休息稳:给身体源源动力

康复期的饮食与普通健康膳食并无二致,只需记住“三低一高”:低盐、低油、低糖,高纤维。可以多选用蒸煮方式,保留食材原味的同时减少额外脂肪。鱼类、豆制品和坚果里的优质蛋白质,是修补受损组织的原材料;彩色蔬果富含的维生素和抗氧化物,则像维修工手中的润滑油,让“机器”运转更顺滑。

至于睡眠,最好维持固定作息,午后小睡不超过半小时,以免夜间难以入眠。疲劳时身体会自动“闹罢工”,拖慢康复节奏;相反,充足的休息让大脑在夜里整理新学到的动作和词汇,把白天的努力“存档”成长期记忆。

结语

中风后的康复没有捷径,却处处有希望。它不是单调的医疗流程,而是一系列贴近生活的小动作、小习惯、小鼓励。当大脑接收到这些重复而温柔的信号,就像春天的嫩芽得到阳光与水分,慢慢长出新的枝叶。愿每位走在康复路上的人,都能以时间为友,以坚持为桨,让生活重新开动,也让自信与笑容随着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尝试,稳稳回到脸上。

(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科技文化融合撬动新消费
前沿学术碰撞,创新力量汇聚!第28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
北京已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中关村指数2025”发布!IASP2025大会奏响创新强音
推荐阅读
除了中暑,高温之下还要警惕中风
2025-07-14 科普时报
心肌梗死、中风急救:黄金时间里该做什么?
2025-04-28 北京科技报
如何通过康复治疗提升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5-04-14 北京科技报
中风康复路上有中医——在家也能做到的护理要点
2025-04-14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