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从经络穴位看中医对高血压、糖尿病的干预
2024-12-16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1.6万

撰文/王红楠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高血压、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当现代医学从分子、细胞层面探寻治疗方案时,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医,正从经络穴位的角度,为这两种疾病的干预提供独特思路。中医认为,人体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连接脏腑与体表,穴位则是经络上的关键节点,刺激特定穴位能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气血,从而辅助治疗疾病。

经络穴位与高血压:调和气血,平稳降压

中医将高血压归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认为其发病与肝、肾、心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在人体经络系统中,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等与血压调节关系紧密。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2跖骨间,是肝经的原穴。肝主疏泄,若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扰头目,就可能引发血压升高。刺激太冲穴,可疏肝理气、平肝潜阳,如同给“上冲”的肝气一个宣泄通道,让气血运行恢复正常。临床研究表明,经常按摩太冲穴,配合其他穴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压、改善头晕头痛等症状 。

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位,位于足底前1/3凹陷处。肾为先天之本,肾阴亏虚,不能滋养肝木,可导致肝阳上亢,引发高血压。刺激涌泉穴,能够滋阴益肾、引火归元,将上亢的虚火引导回肾中,使阴阳平衡,血压趋于稳定。许多人尝试睡前用热水泡脚后按摩涌泉穴,一段时间后,发现血压波动幅度减小,睡眠质量也得到改善。

此外,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是诸阳之会。按摩百会穴可升阳醒脑、调节全身气血,对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胀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临床上,中医常采用针刺、艾灸、穴位贴敷等方式刺激相关穴位,配合中药调理,多管齐下,帮助患者控制血压。

经络穴位与糖尿病:调节脏腑,改善代谢

糖尿病在中医中被称为“消渴症”,主要病机为阴虚燥热,涉及肺、胃、肾三脏。经络穴位在糖尿病的干预中,可通过调节脏腑功能,促进体内津液代谢,缓解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

胰俞穴,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效穴,虽不属于十四正经穴位,但位于膀胱经上,与胰腺位置相对应。刺激胰俞穴,能调节胰腺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糖代谢。现代研究发现,针刺胰俞穴可调节血糖相关激素水平,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积极作用。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糖尿病患者多存在胃热炽盛,消谷善饥的情况。刺激足三里穴,可清胃泻火、健脾和胃,调节胃肠功能,控制食量,进而辅助调节血糖。长期坚持按摩或艾灸足三里穴,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三阴交穴,为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刺激三阴交穴,可滋养肝肾、健脾益气,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缓解糖尿病患者口渴、多尿等症状。临床实践中,将三阴交穴与其他穴位配合使用,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干预的优势与注意事项

从经络穴位角度对高血压、糖尿病进行干预,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色。与单纯依靠药物治疗相比,中医干预手段多样且副作用小,能从根本上调节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不过,中医穴位干预不能替代药物治疗,患者仍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降压药、降糖药。同时,穴位刺激的方法、强度和频率都有讲究,若操作不当,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带来不良影响。

中医经络穴位对高血压、糖尿病的干预,为这两种慢性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途径。随着医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将不断完善,为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单位:唐山市开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市:河北省唐山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策论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当渐冻症患者用大脑 “点” 开 iPad,我们离 “心灵感应” 有多远?
机器人领域两大盛会8月举办,北京人形机器人领跑全国
推荐阅读
中医护理中的经络穴位知识及其日常保健
2025-03-10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