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朱利华
关节置换手术好比给“报废”的关节换上新零件,能让疼痛缠身的患者重新自由活动。但新关节就像刚组装的精密仪器,需要科学锻炼才能发挥最佳性能。这份指南手把手教你做好康复训练,让新关节“越用越顺”。
术后初期(1~3天):从“小动作”开启康复第一步
1.术后第一天,麻醉药效消退后,身体还很虚弱,但康复训练已经可以开始。这个阶段主要目标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同时唤醒肌肉。最基础的踝泵运动就是很好的选择,平躺在床上,双腿伸直,脚尖慢慢向上勾,保持5秒后再用力向下踩,同样保持5秒,每组做15次,每天重复4组。这个动作就像给下肢血管做“按摩”,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
2.术后第二天,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可以尝试轻微的关节活动。髋关节置换患者可在他人辅助下,轻柔地屈伸髋关节,动作幅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宜;膝关节置换患者则能主动尝试伸直、弯曲膝关节,每组10次,每天3组。同时,配合肌肉等长收缩训练,用力绷紧大腿肌肉,保持5秒后放松,每组20次,每天3~4组,这能维持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
3.术后第三天,如果身体状况允许,可尝试坐起或床边站立。髋关节置换患者坐起时,要避免髋关节过度弯曲(不超过90度);膝关节置换患者坐起后,让小腿自然垂吊,借助重力拉伸膝关节。站立训练需有人搀扶,每次3~5分钟,逐步延长时间。
术后中期(4天到2周):逐步加量的强化训练
1.术后第4天起,身体逐渐适应,锻炼进入“升级阶段”。髋关节置换患者可以借助助行器练习行走,行走时保持身体挺直,避免髋关节内收、内旋等危险动作,每次行走50~100米,每天4~5次。同时,增加侧卧位外展练习,侧卧时,将上方的腿伸直缓慢向上抬起,保持5秒后放下,每组15次,每天3组,强化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
2.膝关节置换患者此时可以开展更多主动训练。坐在床边,小腿自然下垂后缓慢伸直并保持5秒,每组12~15次,每天4组;使用持续被动运动仪(CPM机)辅助膝关节屈伸,设定合适角度和速度,帮助恢复关节活动度。此外,扶着椅背缓慢下蹲再站起,每组10次,每天3~4组,能有效增强膝关节力量。
3.无论哪种关节置换,都建议加入直腿抬高训练,平躺在床上,双腿伸直,缓慢抬起一条腿至离床面20~30厘米,保持5秒后放下,换另一侧重复,每组每侧12~15次,每天4组,进一步提升下肢肌肉力量。
术后后期(2周到3个月):巩固成果的持续锻炼
1.术后2周后,康复进入“巩固期”。髋关节置换患者可以挑战上下楼梯,上楼时先迈健侧腿,再将手术侧腿跟上;下楼时先迈手术侧腿,再迈健侧腿,从每次上下3~5级台阶开始,逐渐增加。同时,增加髋关节旋转练习,站立位缓慢左右转动髋关节,每组各15~20次,每天3组,提升关节灵活性。
2.膝关节置换患者可尝试靠墙静蹲,背部紧贴墙面,双脚与肩同宽,缓慢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从坚持30秒开始,逐渐延长时间,每组3~5次,每天3组;还可以进行原地小跳等进阶训练,每组15~20次,每天3组,强化膝关节稳定性。此外,游泳、固定自行车等低冲击有氧运动也能加入,每次30~40分钟,每周4~5次,提升心肺功能。
康复锻炼必知的“安全守则”
1.循序渐进,忌猛练:锻炼强度要一点一点增加,千万不能着急,避免关节肿胀、疼痛加重。
2.疼痛就是“警报”:如果锻炼时出现剧烈疼痛、关节红肿发热,马上停止,及时联系医生。
3.专属方案很重要: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和手术情况不一样,一定要听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别自己盲目练。
4.康复不只是锻炼:保证充足睡眠,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同时,做一些核心肌群训练(如平板支撑),帮助身体更好地恢复平衡和协调。
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是一段需要耐心和坚持的旅程。只要按照科学方法锻炼,新关节就能逐渐适应身体,让你重新享受行动自如的生活!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省市:四川省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