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罗红
慢阻肺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是我国老年人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它虽不可逆,但通过科学护理与生活方式的改善,患者依然可以拥有较好的生活质量。你是否知道,正确的排痰方式、规律的用药时间、良好的居家通风,都可能决定着你的每一次顺畅呼吸?本篇将带你了解那些简单却关键的护理知识,让慢阻肺患者呼吸更轻松,生活更有希望。
一、日常护理细节决定呼吸质量:慢阻肺患者该怎么做
慢阻肺(COPD)是一种以进行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虽然目前尚无法根治,但通过科学规范的日常护理,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许多慢阻肺患者在症状缓解期往往忽视自我管理,导致急性加重频繁发生。因此,掌握关键的护理细节,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合理作息是基础保障。慢阻肺患者应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确保充足睡眠。良好的休息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降低病情反复的风险。每日安排适度活动和休息时间,尤其是晨起后避免立即剧烈活动,有助于预防呼吸系统负荷骤增。
其次,科学进行呼吸锻炼至关重要。鼓励患者每日进行深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方法,能够改善肺通气功能,减轻气促感。建议选择空气清新的环境,如早晨开窗通风后或公园绿地中进行锻炼,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坚持下来对肺功能改善效果显著。
再次,居家环境的优化不可忽视。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烟尘、油烟、宠物毛发和花粉等刺激物,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使用空气净化设备亦可作为辅助措施。特别是在秋冬季节,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诱发呼吸道感染。
此外,饮食调养对症管理也是护理重点。慢阻肺患者多有体重减轻或营养不良的问题,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强的食物。多饮水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排出,改善气道通畅度。对于进食困难者,可采取少量多餐、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方式。
二、呼吸顺畅的关键一步:如何正确排痰与用药
对于慢阻肺患者而言,痰液多而黏稠、难以咳出是常见症状之一,严重时会导致气道堵塞,加重呼吸困难。因此,掌握正确的排痰方法与科学的用药管理,是维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急性加重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认识到痰液排出不畅的危害。痰液滞留在气道中,不仅影响气体交换,导致气促加重,还容易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诱发感染。因此,日常应重视“清肺”行动,通过主动干预让痰顺利排出。
雾化吸入是辅助排痰和药物送达的重要手段。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雾化吸入器,可将药物雾化为微小颗粒,直接作用于下呼吸道,有助于扩张气道、稀释痰液并促进其排出。使用时应端坐或半卧,保持安静呼吸,每次持续10~15分钟;使用完毕后需及时清洁器具,防止感染。
其次,学会正确咳痰技巧。可采用缩唇呼吸配合强有效咳嗽的方式,缓慢吸气后闭嘴、收缩嘴唇缓慢呼气,然后短促用力咳出痰液。此外,还可借助体位引流(如侧卧或俯卧)与背部叩击,利用重力和震动帮助痰液移动至较易咳出的部位,提升排痰效果。
药物治疗方面,应严格遵医嘱按时用药,避免误区。慢阻肺常用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黏液溶解剂等。吸入制剂为主要给药方式,患者需熟练掌握吸入器的使用技巧,如定量气雾剂应“吸气同时按压”,干粉吸入器则要求“快速深吸一口气”。切勿因症状缓解而擅自停药,否则可能引发病情反弹。
还有一类常见误区是混用药物或滥用抗生素。慢阻肺并非每次痰多都表示感染,不应自行服用抗生素;同时,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应注意药效相互影响,最好由医生评估调整方案。
结语
慢阻肺虽无法根治,但并非无法控制。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作息规律、科学饮食、环境管理,并掌握正确的排痰技巧与用药方法,就能显著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护理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通向顺畅呼吸的重要一步。希望本篇内容能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让慢阻肺的生活也能轻松有“气”。
(单位: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省市:四川省都江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