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詹灿飞
我们呼吸科门诊经常能听到病人说“医生我得上慢性支气管炎了,就是那个慢阻肺吧!”其实有很多人觉得自己是慢阻肺和自己得了慢性支气管炎就画成了等号,其实这是不对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聊一聊慢性支气管炎和慢阻肺,来看看大家是否掉进坑里了。
一、认识慢阻肺与慢性支气管炎
慢阻肺是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一种气流阻塞型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由肺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引起。通俗地说,就是患者的呼吸道变窄了,气体进出肺部变得困难,呼吸就不太顺畅,而且这种状况会慢慢变严重,吸烟,长期待在污染严重的环境里等都是常见的诱发因素。慢性支气管炎则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时间达3个月,并连续两年以上,有的病人还有喘息,它更偏向于气管、支气管黏膜出现的炎症。
二、二者的区别
从定义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些差别,但是二者的差别远不止这些,在症状方面,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是长期反复咳嗽、咳痰,早期患者在活动后可能只有轻微的气短症状;慢阻肺患者除了咳嗽、咳痰外,随着病情发展,呼吸困难症状会逐渐加重,严重时甚至在休息时也会出现气促,日常生活中的穿衣、洗漱等都会受到影响。
在疾病进展和预后上,慢性支气管炎如果控制得好,病情发展相对较慢,对肺功能影响在早期也不大,而慢阻肺因为有不可逆的气流受限,肺功能就会慢慢下降,不仅会造成呼吸衰竭,还可能导致肺源性心脏病、自发性气胸等严重后果,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
三、二者的联系
虽然慢阻肺与慢性支气管炎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当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病情持续发展,气道狭窄程度不断加重,气流受限不能完全恢复时,就发展为慢阻肺了。也就是说,慢性支气管炎是慢阻肺重要的发病基础之一。但并不是所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都会发展成为慢阻肺,只有那些出现持续性气流受限的患者,才会被诊断为慢阻肺。同样,并不是所有的慢阻肺都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发展而来的,部分患者是由肺气肿逐渐发展导致气道阻塞而发展为慢阻肺。
四、常见误区及纠正
误区一:把咳嗽咳痰当成了判断是不是患慢阻肺的唯一标准,很多人的看法就是只要经常咳嗽咳痰就是慢阻肺,其实不是这样,感冒、咽炎这些病也会引发咳嗽咳痰,而且慢性支气管炎早期也不一定会变成慢阻肺,判断是不是慢阻肺要靠症状,肺功能检查等等很多因素,肺功能检查可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它能够精准检测气流受限。
误区二:认为慢阻肺是老年人的“专属病”,年轻人不会得,其实不然,吸烟人群低龄化、环境污染等问题,都会让年轻人患上慢阻肺。长期吸烟、接触厨房油烟、工业粉尘等,都会让年轻人的肺部受到伤害,增加患上慢阻肺的风险。
误区三:得了慢阻肺治不好,那就不治了。现在慢阻肺不能彻底治好,但是经过正规的药物治疗、氧疗、康复锻炼等等,能很好地控制慢阻肺的症状,减缓病情的发展,减少慢阻肺的急性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所以积极治疗很关键。
五、如何预防与治疗
不管是慢性支气管炎,还是慢阻肺预防永远优于治疗。戒烟是预防这两种疾病最有效的措施,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例如在雾霾天气应尽量减少外出,在家里厨房装个性能好的抽油烟机。加强体育锻炼,适当进行一些体育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合理安排饮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高蛋白质食物,按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可以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慢阻肺以及慢性支气管炎都有了一个更清楚的认识,以后再遇到相关的问题的时候,就不要搞混了。如果对自己肺部健康有所担心的话,还是建议去医院做个检查,找医生进行专业的诊断。
(单位:祁阳市长虹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省市:湖南省祁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