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刘静
每逢秋冬季节,昼夜温差加大,儿童呼吸道疾病频频高发,尤其是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问题更是常见。许多家长为孩子反复咳嗽、发热而焦虑不已,医院儿科人满为患。面对这样的季节性高发趋势,家庭护理不仅是医疗救治的延伸,更是守护儿童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在家中进行护理,减轻症状、促进康复、减少复发,成为家长与护理人员共同关注的重点。科学的家庭护理方式对改善患儿病情和提升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秋冬季高发儿童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类型与特点
秋冬季节气温骤降、空气干燥,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期。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病毒或细菌的侵袭,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有普通感冒、流感、支气管炎、肺炎、咽喉炎等。这些疾病多起病较急,常以发热、咳嗽、流涕、咽痛、呼吸急促等为主要表现,部分孩子还会出现呕吐、腹泻或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由于症状相似,家长容易误判,延误治疗时机,造成病情加重。
这些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方式多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孩子在学校、幼儿园等密集场所活动频繁,接触面广,极易被感染。如果班级中有感冒或发热的孩子,其他孩子也很容易“中招”。再加上秋冬季节通风不畅、空气污染加重,也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过敏体质儿童、早产儿等群体更易感染,家长应提高警惕,注意观察孩子日常表现,做到早识别、早处理。
识别疾病类型和特点是做好家庭护理的前提。普通感冒一般症状较轻,可自行缓解;而流感常伴有高热和全身酸痛,需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支气管炎常有剧烈咳嗽、痰多,有时伴喘息声;肺炎则表现为持续高热、咳嗽加剧、呼吸急促甚至出现呼吸困难,是较为严重的感染,需尽早就医。家长应识别症状变化,配合医生科学护理,防止病情加重,提升应对能力,守护儿童健康。
二、科学有效的家庭护理策略与实践方法
在儿童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时,合理的家庭护理是辅助康复的重要环节。首先要做好居家隔离,避免孩子与健康家庭成员密切接触,尤其要避免接触老人和体弱者,防止交叉感染。让孩子单独休息,房间保持安静和整洁,定期开窗通风,每次不少于15分钟,同时避免直接吹风。在气温较低时,注意适当保暖。使用空气加湿器可调节室内湿度,缓解因干燥引起的喉咙不适与咳嗽,有利于呼吸道黏膜修复。
家庭环境卫生也需重点关注。孩子常接触的物品如玩具、餐具、水杯、毛巾应专人专用,及时清洗和消毒。照顾孩子的成人照护前后要勤洗手,佩戴口罩。饮食上应给予富含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面汤、煮烂的蔬菜等,避免油腻及刺激性强的食物。让孩子多喝温水,帮助稀释痰液、缓解咳嗽。同时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恢复体力。不能因轻微症状而放任活动,避免病情反复或加重。
在药物使用方面,家长应严格遵照医生指导,不盲目给孩子使用退烧药、抗生素或止咳药。正确记录孩子的体温、咳嗽频率、用药时间等,便于医生后续判断病情进展。若病情持续不缓解或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护理过程中,还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反应。部分患儿会因不适而烦躁、哭闹,家长应给予耐心安抚,避免责骂或强迫进食。讲述疾病好转过程或用喜欢的方式陪伴,有助于孩子放松心情,增强康复信心。科学细致地护理,不仅能帮助孩子减轻痛苦,也能有效促进其身体恢复。
秋冬季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家庭护理在疾病预防与康复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了解常见疾病类型及特点,家长能够做到早识别、早处理。同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如环境管理、饮食调节、规范用药和心理安抚,不仅能缓解孩子的不适,还能有效缩短病程、减少复发。家长提升护理能力,是守护儿童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
(单位: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省市: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