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符鹏飞
胸口一阵绞痛、腹部隐隐作痛,这些常见的症状常常令人惶恐不安。胸痛是否就是心肌梗死前兆?腹痛是否意味着阑尾炎、胆囊炎,甚至肿瘤?面对这些“身体报警信号”,我们除了警觉,及时就医,最关键的是借助科学的手段来查明“幕后真凶”。其中,放射检查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诊断工具,正发挥着“火眼金睛”的作用,帮助医生迅速、精准地发现潜藏在胸腹之间的各种危机。
一、胸痛腹痛常见原因
胸痛和腹痛是临床最常见的主诉之一,但其背后的病因却非常广泛,轻则功能性胃肠道疾病,重则心梗、肺栓塞、主动脉夹层、胃肠穿孔、肿瘤等威胁生命的急症。
常见胸痛原因:心源性(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肺源性(如肺炎、气胸、肺栓塞)、消化道相关(如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破裂)、肌肉骨骼性(如肋软骨炎、带状疱疹)等。
常见腹痛原因:胃肠道疾病(如阑尾炎、胃溃疡、肠梗阻)、泌尿系结石、妇科急症(如卵巢囊肿扭转、宫外孕)、肝胆胰疾病(如胆囊炎、胰腺炎、肝肿瘤)等。
面对复杂多样的病因,单凭症状难以确诊,此时就必须依赖医学影像技术,特别是放射检查手段,提供“看得见”的证据。
二、常见放射检查方式:一文读懂它们的用途
在诊断胸痛和腹痛方面,医生会根据症状特点、病史及体征选择相应的影像检查。以下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几种放射检查方法:
1、X线检查:胸部X线是评估胸痛最常用的第一线检查方法,可快速发现肺炎、气胸、心脏扩大、纵隔肿块、骨折等异常情况。腹部X线平片常用于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肠梗阻(气液平面)、胃肠穿孔(膈下游离气体)等急腹症征象。X线的优点是检查速度快、辐射剂量低、费用低廉,但分辨率较低,对某些软组织结构(如早期肿瘤、血管病变)不敏感,需进一步检查确认。
2、CT(计算机断层扫描):胸部CT可清晰显示肺部结构,对于诊断肺部感染、肺栓塞、肿瘤、气胸等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增强CT还可以评估心脏大血管,如主动脉夹层等急危重症。腹部CT对胆囊结石、肝脏占位、胰腺炎、阑尾炎、结肠憩室炎、肠梗阻等腹部常见病变有明确诊断价值。CT增强扫描还可评估腹腔内脏器血供变化、出血情况。CT检查速度快、图像精细,已成为胸腹部放射诊断的“黄金标准”。
3、MRI(磁共振成像):MRI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成像,对软组织成像的对比度高,特别适合观察中枢神经系统、肝胆系统、盆腔器官等。胸部MRI适用于肺部肿瘤性质判定、纵隔肿瘤分型等。腹部MRI对肝癌、胆管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分期有独特优势,且无需电离辐射,适合孕妇、儿童及长期随访患者。不过,MRI费用较高,检查时间较长,对体内有金属植入者有限制。
4、超声检查:虽然超声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放射”检查,但在临床上常与放射科协同使用,特别在腹痛诊断中扮演重要角色。胸部超声用于检查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胸膜病变。腹部超声可发现胆囊结石、肝囊肿、肾积水、盆腔包块等问题,尤其适用于孕妇及儿童。优点是无创、无辐射、重复性强,缺点是受操作者经验影响较大,且对气体干扰敏感。
三、做放射检查,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如实告知病史:包括过敏史、既往手术、是否怀孕等,有助于医生选择适当的检查方式。
听从医嘱配合准备:如增强CT前禁食、肾功能评估,MRI检查时需脱除金属物品等。
合理控制检查频率:CT属于电离辐射检查,不可频繁重复,非必要不建议“年年体检都做CT”。
勿将放射检查当作“万能显影”:影像只是诊断手段之一,还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结果综合判断。
结语在现代医学中,影像检查如同一双洞察体内隐患的慧眼。它不仅协助医生明确诊断,还帮助我们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对于胸痛、腹痛等常见但又不容忽视的症状,不应“讳疾忌医”,更不应盲目自诊。正确认识放射检查的意义,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科学选择影像手段,才能“对症下药”,避免延误病情,守护健康。
(单位:株洲四三零医院,省市:湖南省株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