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一氧化碳中毒,你了解吗?
2025-03-24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9039

撰文/林颖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吸入后会引发中毒,甚至导致火灾。中毒会干扰身体正常氧气代谢,造成严重并发症。虽然有治疗策略,但尚无特效药物。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诊断和治疗仍需深入研究。

1.一氧化碳中毒的介绍与原理

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人体吸入过量一氧化碳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毒性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热水器、煤气等设备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烟草烟雾、车辆尾气以及一些工业废气中也含有一氧化碳。

从原理上理解,一氧化碳毒性主要因为它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削弱体内组织的氧气供应,导致缺氧。一氧化碳也会阻碍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抑制能量的生成。这两个原理共同导致细胞和组织的功能丧失,出现各种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而在人体内,一氧化碳还有一定的滞留作用。即使停止吸入一氧化碳,已经吸入体内的一氧化碳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被排除。这就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效应在短时间内可能会持续,增加了治疗的困难性。

2.一氧化碳中毒的生物学机制

一氧化碳中毒的生物学机制隐藏在其对血液的影响之中。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人体内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亲和力比氧气高出约240倍。这种高亲和力使得一氧化碳能够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这一过程剥夺了血红蛋白运载氧气的能力,导致机体组织和细胞缺氧。长期或高浓度的一氧化碳暴露会导致重要器官,如大脑和心脏,因缺乏足够的氧气而发生功能障碍或损伤。

细胞水平上,缺氧状态触发了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分子反应。细胞为了适应低氧环境,会启动某些代谢途径来获得能量,但这些途径效率不高,无法维持细胞功能的正常运行,从而导致细胞功能障碍,甚至细胞死亡。长期缺氧还会导致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增多,自由基可以损伤细胞结构,如膜脂、蛋白质和DNA,加剧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一氧化碳中毒的生物学机制不仅是氧气输送能力的下降,还包括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3.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方法

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表现评估和实验室检查两大部分。

临床表现评估主要依赖病人的历史接触情况和症状。一氧化碳中毒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呼吸困难、意识模糊或失去意识,严重的甚至可出现痉挛和昏迷。如果病人在没有明显的其他原因下出现这些症状,并且有曾经在一氧化碳可能泄露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的历史,那么医生就会考虑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性。

实验室检查则是通过血气分析、血红蛋白测定和其他生化指标的测量来判断一氧化碳中毒情况。血气分析是检测血液中一氧化碳的含量,是一氧化碳中毒诊断的金标准。一般来说,血液中一氧化碳的正常水平在1%~3%,如果超过3%,就可能是中毒。血红蛋白测定是测量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一氧化碳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其可以作为判断一氧化碳中毒的参考指标。

除了上述两种主要的诊断方法,医生也会结合脑部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来评估一氧化碳中毒对神经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需要具备临床经验和技术便捷的实验室支持,才能迅速、有效地进行。

4.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策略

一氧化碳中毒需立即停止接触毒气,进行CPR和氧疗。治疗重点是恢复供氧,清除一氧化碳,控制其他病因。高压氧疗可加速一氧化碳排出。生命体征稳定后,需观察神经系统状况,施行综合治疗,如针灸和心理咨询。重度一氧化碳中毒需特别医疗干预。早发现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及时就医,能提高成功率,减少不良后果。

一氧化碳的无色无味特性使其成为难以觉察的杀手,正确的知识有助于防患未然。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机制与诊断方法,能够提高对潜在风险的警惕性,并采取有效救治措施。希望通过科普普及,让大众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此类中毒事件的发生,守护自己与家人的生命安全。遇到疑似中毒状况时,及时采取措施,切勿掉以轻心。

(单位:博白县人民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地下700米捕捉“幽灵粒子”!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闭幕,北京阵容成关注亮点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