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吴韦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与抗生素打过交道。当身体出现一些炎症、感染症状时,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使用抗生素。然而,抗生素并非包治百病的“神药”,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超乎想象。了解抗生素以及滥用它的危害,对我们维护自身健康至关重要。
一、认识抗生素
抗生素,也被称为“抗菌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简单来说,抗生素主要是用来对抗细菌感染的药物,当细菌入侵我们身体,引发疾病时,抗生素能够通过抑制或杀死细菌,帮助我们恢复健康。
二、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总体来说,抗生素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发挥作用。有些抗生素能够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失去保护屏障,从而容易破裂死亡;还有些抗生素可以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让细菌无法制造自身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蛋白质;另外,一些抗生素能干扰细菌核酸的代谢,阻止细菌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复制。
三、抗生素并非适用于所有疾病
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要身体不舒服、发烧、发炎,就应该使用抗生素。实际上,抗生素只对细菌引起的感染有效,对于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其他病原体导致的疾病并没有效果。例如,我们常见的普通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这个时候使用抗生素根本无法起到治疗作用。流感也是由流感病毒引发,抗生素同样无能为力。还有像支原体肺炎,虽然也是肺部感染,但病原体是支原体,并非细菌,不恰当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法治愈疾病,还可能带来其他问题。
四、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1.导致细菌耐药是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当我们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时,那些原本对药物敏感的细菌可能没有被完全消灭,经过一次次的“考验”,它们会逐渐适应这种药物环境,产生耐药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耐药细菌不断繁殖,就会形成耐药菌群体。一旦人体再次感染这些耐药菌,原本有效的抗生素就可能失去作用,使得疾病变得难以治疗。如今,“超级细菌” 的出现就是滥用抗生素的恶果。这些 “超级细菌”对多种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甚至可能导致一些原本可以治愈的疾病变得无药可医。
2.破坏人体正常菌群。我们的身体里存在着大量的正常菌群,对维持身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抗生素在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也可能会误杀这些有益的正常菌群,破坏人体的菌群平衡。菌群失调后,人体的抵抗力会下降,容易引发各种疾病,例如腹泻、口腔念珠菌感染等。
3.引发不良反应。抗生素本身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滥用抗生素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此外,还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对肝脏和肾脏等重要器官也可能造成损害,影响它们的正常功能。长期或大量使用某些抗生素,还可能影响人体的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等。
五、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1.遵医嘱用药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关键。如果身体出现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真的需要使用抗生素,以及应该选择哪种抗生素、使用的剂量和疗程等。患者务必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提前停药。
2.不自行购买使用。在我国,抗生素属于处方药,需要凭借医生处方才能购买。但在一些地方,仍存在患者自行购买抗生素使用的情况。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因为没有专业医生的指导,很难判断病情是否适合使用抗生素,以及选择何种抗生素合适,容易导致滥用。
3.预防为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的最好方法。比如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等,这些措施都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概率。
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它能帮助我们对抗细菌感染,挽救生命;但一旦滥用,就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对抗生素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合理使用抗生素,共同维护我们的健康防线。
(单位:忻城县人民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