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卢金刚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儿科常见病,以一年内多次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为特征。中医认为与小儿“肺、脾、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相关,核心病机为“正气不足,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通过扶正固本、辨证调理及综合干预,中医防治RRTI有独特优势。本文将从病因病机、防治原则、具体方法、日常调护及中医特色疗法五大方面系统阐述核心思路。
一、病因病机:正气不足,肺脾肾三脏失调
中医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内因是“稚阴稚阳”之体,肺、脾、肾三脏功能未臻完善,正气不足抗邪力弱;外因是六淫邪气或时行疫毒乘虚侵袭肺卫。若正气虚则邪毒留伏,遇诱因(如受凉、疲劳)易反复。痰浊、瘀血、食积等病理产物阻碍气血,形成“因虚致实,因实更虚”的恶性循环。
二、防治原则:扶正固本,辨证施治
中医防治RRTI的核心原则是“扶正固本,兼以祛邪”,强调根据患儿体质及病程阶段进行个体化治疗。
1.扶正为主:以补益肺脾肾三脏为核心,增强正气,提高抗病能力。
2.辨证施治: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营卫失调等证型,选用相应方药及外治法。
3.标本兼顾:急性期以祛邪为主,缓解期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除余邪,防止复发。
三、具体方法:中药内服与外治结合
中医防治RRTI的方法多样,包括中药内服、外治法及食疗等,需根据病情选择。
1.中药内服
肺脾气虚证:症见反复感冒、面色少华、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治以健脾补肺,方用玉屏风散加味(黄芪、白术、防风、党参、山药)。中成药可选玉屏风颗粒、童康片。
气阴两虚证:症见反复感冒、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大便偏干。治以益气养阴,方用生脉散加味(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白术、茯苓)。中成药可选槐杞黄颗粒。
营卫失调证:症见反复感冒、恶寒怕热、多汗、睡眠不安。治以调和营卫,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
2.外治法
穴位贴敷:将温阳散寒药物(如细辛、芥子、黄芪)贴敷于大椎、肺俞、定喘等穴位,适用于非急性感染期,以“冬病夏治”为理论依据。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包括揉捏大椎穴、推拿肺经、工字擦背、捏脊等,可疏通经络、增强肺卫功能。
艾灸疗法:选取大椎、肺俞、脾俞、足三里等穴位,通过温阳散寒提升正气。
四、日常调护:生活细节决定预防效果
日常调护是中医防治RRTI的重要环节,需从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综合干预。
1.饮食调理
避免过食肥甘厚味、生冷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多食用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粗粮、瘦肉、鱼类。可根据体质选择食疗方,如肺脾气虚者饮用黄芪百合粥,气阴两虚者食用川贝粥。
2.起居有常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防寒,尤其是脚部和腹部,避免受凉。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量,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淋漓损伤正气。
3.情志调适
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孩子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状态,以免影响免疫力。
五、中医特色疗法: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中医强调“治未病”,通过特色疗法提前干预,降低RRTI的发病风险。
1.香佩疗法:将具有芳香化浊、辟秽功效的中药(如苍术、藿香、石菖蒲)研成细末装入香囊,佩戴于身上,可起到防御疾病的作用。
2.耳穴压豆法:选取肺、脾、肾上腺等耳穴,通过适度按压刺激反应,调理经络,改善脏腑功能。
3.三伏贴与三九贴:在三伏天和三九天贴敷药物,激发经气,调整经络与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六、结论
中医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以“扶正固本,辨证施治”为核心,通过调理肺脾肾三脏功能,结合中药内服、外治法及日常调护,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家长需树立“治未病”意识,配合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帮助患儿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单位:廊坊市妇幼保健院,省市:河北省廊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