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谭媛玲
生活中,感冒、失眠、便秘这些小病小痛总是缠着我们,很多人碰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不是随便吃点药敷衍一下就是硬撑着等着好,可偏偏就忘了中医的辨证调理,中医觉得,同样的病可能是因为不同的原因引发的,调理的办法也要看人而定,就让我这个全科中医来给你讲讲几种常见日常小病的辨证调理法。
感冒:并非都需“清热解毒”
感冒是最常见的小病,但是中医对于感冒的辨证分型非常详细。很多人一感冒就想吃清热解毒的药,这是一个误区。
风寒感冒主要是受凉导致的,常见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调理上以辛温解表为主,可以喝点生姜红糖水,生姜可以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红糖可以益气补血、缓中止痛,两者合用能够很好的治疗风寒感冒,也可以吃点风寒感冒颗粒,风寒感冒颗粒是由麻黄、葛根、紫苏叶等药材制成的,能够解表发汗、疏风散寒。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所导致的,主要症状为发热较重,微微恶风,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黄涕。此时应采用辛凉解表法,可食桑菊薄荷饮,桑叶、菊花疏散风热、清肺润燥,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煮水饮用,对风热感冒有较好的调治作用。银翘解毒片也不错,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作用。
失眠:分清“虚实”再调理
现代社会失眠现象日益普遍,中医将其分为实证与虚证,调理方法差异显著。实证失眠多由肝郁化火、痰热内扰等原因导致。肝郁化火型失眠常出现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调理需疏肝泻火、镇心安神,可喝龙胆泻肝汤加减的茶饮,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恼怒。痰热内扰型失眠会出现失眠头重、痰多胸闷、恶食嗳气。这时要化痰清热、和中安神,可吃薏米莲子粥,薏米能健脾渗湿、清热排脓,莲子能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有助于改善痰热内扰所致的失眠。
虚证失眠分为心脾两虚和阴虚火旺两种。心脾两虚型失眠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四肢倦怠。调养需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可服归脾丸,由白术、茯神、黄芪等组成,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便秘:不能一味“泻下”
很多人都觉得便秘就要用泻药,其实这样只能暂时缓解,长期下来会对肠道造成损伤,中医认为便秘分为虚实两种情况,调理时要根据症状来处理。
实秘多由热结、气滞等原因引起。热结便秘: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小便短赤。调治需清热润肠,可多食用梨、火龙果等清热水果;可服麻子仁丸,润肠泄热、行气通便。气滞便秘: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调治需顺气导滞,可喝陈皮泡水,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可缓解气滞便秘;可服六磨汤,行气导滞、通腑降逆。
虚秘常见的有气虚、气虚、阴虚、阳虚等类型。气虚便秘表现为大便并不干硬、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调理应以益气润肠为主,可以吃山药粥,山药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作用,对气虚便秘有一定效果。也可以喝黄芪汤,具有益气通便的作用。血虚便秘表现为大便干结、面色不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调理应养血润燥,多食红枣、黑芝麻等补血食物,也可以服用润肠丸,具有养血润燥、通便的作用。
胃痛:辨证调理护脾胃
胃痛作为常见病症,中医依病因不同将其分为多类,调理方法各有侧重。
寒邪犯胃型胃痛,寒邪伤胃所致,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痛增,口淡不渴。温胃散寒,理气止痛,可用生姜红枣茶、良附丸,温胃理气。
饮食停滞型胃痛是因暴饮暴食引起,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消食导滞,和胃止痛,可服保和丸,消食、导滞、和胃,可吃些山楂等帮助消化的食物。
中医辨证调理日常小病,重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讲究个体化调理方案,你遇到上述日常小病时,可试着用中医方法辨证调理,不过要留意,如果症状一直没改善或者加重,就要及时就医,别耽误病情,让我们用中医智慧守护身体,从容应对日常小病。
(单位:湘乡市昆仑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省市:湖南省湘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