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莎
胆结石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在我国有7%~10%人患有此病,此病常见症状有上腹痛、恶心呕吐、黄疸、畏寒发热等,对患者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这种疾病虽然看似十分普通,但会引发一些致命的并发症,如急性胰腺炎或者急性胆管炎等。下面,我们一起了解胆结石是如何形成和处理的。
胆结石如何形成
人体内的胆囊主要位于右侧腹部,肝脏的下方位置,其主要对胆汁进行暂时储存,帮助小肠消化食物。但是,若胆汁的浓度太高,或者内含太多的胆固醇和胆红素,就易形成胆结石。如胆固醇的含量太高,就容易析出形成结晶,同时胆囊储存的胆汁过多,就容易出现沉积,长时间就会形成胆结石。胆结石大小不一,有的如沙粒一样小,还有的和高尔夫球差不多,不同患者体内胆结石的数量也可能不同。
胆结石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胆结石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个因素可能是病因,也可能是诱因,这就需要我们全面分析和了解。
1.病因
代谢因素、胆道感染(细菌、寄生虫、病毒,特别是乙肝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胆汁PH太低、维生素A缺乏等。
2.诱因
高胆固醇或者低脂饮食。饮食不平衡会使人体内的胆汁化学成分出现失调,如长期吃一些高胆固醇类的食物,油炸食品或者动物内脏等,会使胆汁内的胆固醇出现过饱和,容易析出结晶而形成结石;低脂饮食会因脂肪的摄入太少而使胆囊出现收缩减少,导致胆汁滞留、浓缩,增加发生结石的风险。
激素。雌激素和结石形成有一定关系,妊娠或者口服避孕药会使雌激素升高,使胆囊收缩功能下降,进而使胆固醇饱和度增高,增加发生结石的风险,因此女性的发病率比男性高。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肝脏的分泌运输功能就会下降,使胆汁发生沉积形成结石。
糖尿病。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均会诱发胆结石,和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胆结石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2~3倍。
慢性压力:如果长期压力比较大,会使皮质醇升高,导致胆固醇水平异常,增大胆结石的风险。
胆结石如何处理
在人们患有胆结石后,有的患者没有症状,有的患者症状比较严重,这就需要我们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
1.对于一些没有任何症状的患者,只是在例行体检时发现有胆结石的,为“静息性胆结石”。这种情况的患者由于没有症状,不用马上进行处理,只需要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及时观察结石的具体情况即可。日常生活可采取保守治疗法,如调整饮食,日常要保持低脂、低胆固醇饮食,且按时、按量吃饭,还可多选择一些芹菜、番茄等蔬果,能够促进胆固醇排出;合理进行一些慢跑、快走等运动,促进身体新陈代谢,便于小结石从胆道内排出。
2.对于一些胆结石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则可以选择服用药物。此类患者可以选择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茴三硫等溶石类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把胆结石溶解为小块便于排出人体。
3.对于一些结石数量较多或者结石比较大的患者,避免结石继续生长对胆囊壁产生摩擦,或者患者出现餐后腹痛、胆绞痛,这个时候就要及时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处理方法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方法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ERCP)、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保胆取石术等,不同的手术有着不同的特点,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结合胆结石的数量、大小和位置等综合情况而定。
总而言之,胆结石的形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也比较高,为了避免患上胆结石,我们要知道胆结石的形成原因,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如果身体内已经形成了胆结石,我们除了生活中注意饮食和运动外,还要根据身体情况及时采取药物或者手术治疗。
(单位:益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省市:湖南省益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