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吴伟伟
刚出生的宝宝皮肤发黄,很多家长一看就慌了:“肝是不是出问题了?”“要不要住院?会不会影响智力呢?”其实,新生儿黄疸是很常见的一件事,并不是那么可怕的。关键是搞清楚哪些黄疸是正常的,哪些是要小心的,爸爸妈妈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宝宝顺利度过这段时间。
一、黄疸是怎么回事
黄疸其实就是胆红素在体内堆积的表现。胆红素是红细胞老化之后分解掉的“垃圾”,大人也有胆红素,但是肝脏代谢快,所以不容易堆积。新生儿的肝脏还没有发育成熟,代谢胆红素的速度慢,所以胆红素就会稍微多一点,皮肤、眼白就会发黄,这就是黄疸。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红细胞就比大人多,而且红细胞的寿命比大人短,分解得也快,所以宝宝产生的胆红素就比大人多。再加上宝宝的肝脏还在发育,消化不过来,就会出现黄疸的情况。
二、黄疸多少算正常
一般来说,出生后第2~5天最明显,第7~10天后会慢慢消退。如果是足月的宝宝,黄疸值(总胆红素)小于12毫克/分升,精神和食欲都很好,大便和小便的颜色也正常,那么就是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如果是出生24小时内就开始黄,黄得很厉害,黄得从头到脚,黄到手掌、脚掌。黄疸持续时间超过2周(足月儿)或3周(早产儿),总胆红素大于15毫克/分升,甚至更多。宝宝出现嗜睡、吃奶少、哭声小等情况。那就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要引起重视,赶紧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处理。
三、黄疸持续不退,是否意味着严重问题
有些宝宝喝母乳之后,胆红素代谢会稍微慢一点,黄疸就会持续时间长一点。但只要宝宝吃奶好,体重长得好,精神状态也好,就算黄疸看起来还在,但其实对身体没有影响,医生也会让妈妈继续母乳喂养,不用特意断奶。而有些宝宝黄疸升得特别快,数值一直很高,甚至伴随肝脾肿大、尿液颜色很深、大便发白等情况,就要考虑是不是有溶血、肝胆疾病、感染等问题。
四、日常护理怎么做更安心
1.多喂奶,勤喂奶
不管是母乳还是奶粉,都要坚持规律喂养。喂奶可以促进排便,胆红素是通过大便排出的。吃得多,拉得多,黄疸就会退得快。有些新手爸妈怕宝宝吃多撑着,其实宝宝肠胃较小,消化较快,不用太在意次数。宝宝一两个小时就想吃一次,也不要犹豫喂养。
2.确保充足光照(需注意方法)
光照有助于胆红素在皮肤表面分解,有些医院会用蓝光照射来治疗高胆红素。白天新手爸妈在家也可以把宝宝放在阳光比较温和的地方,比如靠窗的位置,让自然光晒到皮肤上。不过要注意避开强光直射,防止晒伤,可以隔着玻璃晒,但不要隔很厚的窗帘,每次晒5~15分钟就可以了,不要让温度太高。不能裸晒,注意保暖。
3.观察宝宝的表现
不只是看皮肤黄不黄,还要看宝宝状态怎么样。如果宝宝有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吃的明显比以前少;明显爱睡觉,怎么叫都醒不来;哭的时候声音没力气或者特别尖锐刺耳;体温不对劲,或者反复发烧;大便颜色变成灰白的,尿是深茶色的,这些都是病理性黄疸或者其他问题的可能信号,不能拖。
4.不要轻信偏方
有些老人会说金银花水、苦丁茶、土法按摩“退黄”,其实这些方法没有证据支持有效,还可能造成伤害。金银花可能引发过敏,喝水太多会稀释电解质,引发低钠血症。婴儿娇嫩脆弱,千万别随便用偏方。
五、黄疸高会伤脑吗
这是家长最担心的一个问题,胆红素在体内一直高,超过宝宝肝功能的清除能力,就有可能穿过血脑屏障,到大脑,形成核黄疸。核黄疸会引发听力下降、智力低下、运动发育迟缓等严重的后果。但家长也不要过分忧虑,只要定期复查,留意宝宝的表现,医生也会按照胆红素值、宝宝的体重和日龄判断要不要做蓝光或者换血。
新生儿黄疸,最重要的是科学喂养、合理照顾、按时复查。只要掌握正确知识,做好细致护理,大多数宝宝都能顺利度过这段时期。
(单位:泰安市妇幼保健院,省市:山东省泰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