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刘茜
据统计,全球约有3.39亿患者深受哮喘的困扰。我国哮喘患病率也在持续上升,但控制率不足40%,哮喘反复发作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更可能引发不可逆的肺功能损伤。但是,通过科学系统的居家肺康复管理,我们可以实现自由呼吸的梦想。
1.环境重塑,打造哮喘“安全屋”
哮喘发作与过敏原紧密相关,居家环境管理是肺康复关键。尘螨是主要过敏原,建议每周用55℃以上热水洗床单被罩并暴晒,用防螨床品,定期使用除螨仪清洁地毯等或改用硬质地板。植物过敏方面,月季等花粉可能诱发哮喘,可选绿萝等无花粉植物或人工花卉。宠物毛发和皮屑也是过敏原,对动物过敏者避免饲养宠物或设置独立的宠物区域。空气质量也十分重要,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冬季湿度保持在40%~60%,烹饪开抽油烟机,避免用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产品。
2.呼吸训练,激活肺部“自愈力”
呼吸训练是肺康复的核心,通过调整呼吸模式,可改善通气功能。
腹式呼吸:平躺或坐直,一手放于胸部,一手放于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胸部保持静止;呼气时腹部收缩,像在挤压气球。每天练习3~4次,每次10~15分钟,可增强膈肌力量,增加肺活量。
缩唇呼吸:用鼻子吸气,默数3秒;嘴唇缩成吹口哨状,缓慢呼气,默数6秒。这种呼吸方式可延长呼气时间,防止小气道过早塌陷,改善气体交换。
Buteyko呼吸法:通过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纠正过度通气。具体方法为坐直,用鼻子缓慢吸气,屏气2~3秒,再用鼻子缓慢呼气。重复5~10次,每天练习2~3次,可降低二氧化碳分压,缓解支气管痉挛。
3.运动处方,让肺部“动起来”
适度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减少哮喘发作。但需遵循“个体化、渐进性、持续性”原则。
有氧运动:散步、游泳、瑜伽是哮喘患者的理想选择。游泳时,水的浮力可减轻身体重量,减少运动对关节的压力;同时,湿润的空气可减少呼吸道刺激。建议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运动强度以“能说话但不能唱歌”为宜。
抗阻运动:使用弹力带进行上肢和下肢训练,可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运动耐力。例如,坐姿弹力带划船可锻炼背部肌肉,改善呼吸姿势;站姿弹力带深蹲可增强下肢力量,减少运动疲劳。
但需要注意,寒冷天气外出时,佩戴保暖口罩,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运动前15分钟使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可预防运动诱发哮喘。若运动中出现咳嗽、喘息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使用急救药物。
4.营养支持,吃出“呼吸免疫力”
哮喘患者应遵循“三多三少”原则。
多吃润肺食物:雪梨、百合、银耳等具有润肺清热、消痰降火作用,可缓解呼吸道干燥。例如,雪梨炖百合可滋阴润肺,适合干咳患者;银耳莲子羹可增强免疫力,适合体质虚弱者。
多吃抗炎食物:深海鱼(如三文鱼、鳕鱼)富含ω-3脂肪酸,可减少炎症介质释放;姜黄中的姜黄素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可添加到菜肴中食用。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C可增强呼吸道黏膜抵抗力,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是良好来源;维生素D可调节免疫功能,蛋黄、蘑菇富含维生素D。
少吃致敏食物:牛奶、鸡蛋、鱼虾、坚果是常见的过敏原,若对某种食物过敏,应严格避免食用。例如,对牛奶过敏者可选择豆奶或羊奶替代;对鱼虾过敏者可选择鸡肉、猪肉等低致敏性肉类。
少吃刺激性食物:建议清淡饮食,少油少盐,避免食用辣椒、花椒、油炸食品和甜食。
少吃易产气食物:需避免食用豆类(黄豆、黑豆)、碳酸饮料、洋葱、西蓝花。适量食用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
5.病情监测,做自己的“呼吸医生”
定期监测病情变化,每天早晚各测量3次,取最高值记录。若峰流速值下降至个人最佳值的80%以下,提示哮喘控制不佳,需增加控制药物剂量或就医调整方案。记录每日症状(如咳嗽、喘息、胸闷)、用药情况、运动情况和环境暴露(如接触过敏原、呼吸道感染),帮助医生评估病情,制定个性化管理计划。同时,注意定期复诊。
(单位: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省市:四川省成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