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动态血糖监测:让血糖“波动”无所遁形
2025-04-07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3716

撰文/蔡咏梅

在当今社会,糖尿病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的研究,2023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2.33亿,患病率从2005年的7.53%跃升至13.7%,相当于每6人中就有1人患病,且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患病率超20%。糖尿病不仅患者基数庞大,其引发的并发症更是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大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些并发症从心血管疾病到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涉及范围广泛。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有效的血糖监测是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指尖采血检测方式虽然应用广泛,但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动态血糖监测技术的出现,为糖尿病管理带来了新的突破。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监测是管理病情的“晴雨表”。但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指尖采血测出的血糖值正常,却频繁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这可能是因为单次血糖检测难以捕捉到全天的血糖波动。而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就像给血糖装上了“24小时监控摄像头”,能更全面地反映血糖变化。

什么是动态血糖监测

动态血糖监测(CGM)是一种通过植入皮下的传感器持续监测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的技术。它能每5~15分钟自动记录一次血糖值,一天可生成数十至数百个数据,形成完整的血糖曲线,直观展示血糖的升高、降低趋势和波动幅度,还能标记出低血糖、高血糖的持续时间和频率。

动态血糖监测和传统指尖采血有何不同

检测频率:指尖采血每天通常测3~4次(空腹、三餐后),只能反映特定时间点的血糖;动态监测则是全天候不间断记录,覆盖睡眠、运动、工作等各种场景。

反映内容:指尖血是“点”的记录,动态监测是“线”的趋势,能发现隐藏的低血糖(如夜间未察觉的低血糖)和餐后高血糖峰值。

操作便捷性:动态监测植入传感器后,无需频繁采血,减少了疼痛和不便,尤其适合儿童、老年人或采血困难的人群。

哪些人需要做动态血糖监测

1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容易发生低血糖或血糖波动大的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需要调整方案时;出现不明原因的低血糖症状(如心慌、出汗、意识模糊),但指尖采血未发现异常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以保障母婴健康;想要更精准管理血糖、优化生活方式(如饮食、运动)的糖尿病患者。

动态血糖监测能带来什么好处

精准调整治疗方案:医生可根据完整的血糖曲线,更科学地调整药物剂量、胰岛素注射时间,避免盲目用药。

降低低血糖风险:及时发现无症状低血糖,尤其是夜间低血糖,降低昏迷、癫痫等严重后果的发生概率。

指导生活方式:通过分析血糖与饮食、运动的关系,患者能明确哪些食物、运动强度会导致血糖波动,从而更合理地安排生活。

提高治疗依从性:直观看到血糖变化与自身行为的关联,患者会更主动地配合治疗和管理。

动态血糖监测需要注意什么

传感器通常贴在腹部或上臂,佩戴期间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脱落,洗澡时需做好防水保护;监测期间仍需定期用指尖血校准传感器,确保数据准确;若出现血糖异常报警(如过高或过低),应及时用指尖血确认,并采取相应措施(如补糖、调整药物);传感器一般可佩戴7~14天,到期后由医护人员取下并解读数据。

动态血糖监测就像一位“隐形的血糖管家”,让曾经看不见的血糖波动变得清晰可见。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它不仅是病情管理的有力工具,更能帮助大家在控制血糖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提高生活质量。如果你的血糖总是“不听话”,不妨了解一下这项技术,让它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

(单位:莱州市人民医院,省市:山东省莱州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地下700米捕捉“幽灵粒子”!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闭幕,北京阵容成关注亮点
推荐阅读
这种饮品明明不甜,但会让你血糖飙升
2025-05-12 “科普中国”公众号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2025-04-07 北京科技报
从血糖到肿瘤标志物:读懂检验单里的健康密码
2025-04-07 北京科技报
吃饭时调整一下顺序,不仅控血糖还有助减肥!
2025-04-02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