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与康复:如何在初期阶段就改变结局?
2025-04-07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7915

撰文/祝丽

脑卒中被称为“人类健康第一杀手”,在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50万人,死亡率高达20%左右。更令人担忧的是,即使抢救成功,约75%的幸存者会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这些令人沮丧的数字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医学真理:急性脑卒中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病初期的急救处理和早期康复介入。时间就是大脑,每一分钟的延误都可能导致190万个神经元死亡。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及时启动康复治疗,不仅能挽救生命,更能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为什么急性脑卒中的“黄金时间”如此重要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比80%以上。当脑血管发生堵塞时,大脑组织会因缺血缺氧而快速坏死,这个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医学研究表明,脑卒中发病后的4.5小时内,是溶栓治疗的“黄金窗口期”,此时进行血管再通治疗,能够有效挽救濒死的脑组织。而在发病6小时内,通过血管内取栓等介入治疗,同样能够获得良好效果。

识别脑卒中

脑卒中的早期识别是抢救成功的第一步。国际通用的“FAST”口诀,是每个人都应该熟记的救命知识,F(Face面部):观察是否出现面部歪斜、口角下垂;A(Arm手臂):看是否有单侧肢体无力下垂;S(Speech言语):让患者说一句简单的话,听是否出现言语不清、理解困难;T(Time时间):一旦出现上述任何症状,立即记录时间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除了FAST外,突发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也可能是脑卒中的表现。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可能出现“小中风”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轻微且可自行缓解,但这往往是大面积脑梗死的前兆,同样需要立即就医。

急救现场:正确处理可以救命

首先要保持冷静,让患者平卧,头部略抬高15°~30°,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出现呕吐,应立即将头部偏向一侧。切记不要给患者服用任何药物,包括降压药,因为脑卒中急性期适度的血压升高有助于维持脑血流灌注。同时,要准确记录发病时间、症状变化和既往病史,这些信息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决策具有重要价值。如果患者意识清楚,可以简单安慰,但避免过度搬动,以免加重脑损伤。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要密切观察呼吸和脉搏。

医院急救

患者到达医院后,医护团队会立即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急诊科医生会快速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紧急完成头颅CT或MRI检查,鉴别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脑卒中,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对于符合条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医生会在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于大血管闭塞的患者,还可能进行血管内取栓治疗,通过导管直接取出血栓,血管再通率可达90%以上。这些治疗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在严格的适应证筛选下,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早期康复

许多人认为脑卒中患者需要“静养”,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现代康复医学证实,脑卒中后24~48小时内,在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就应该开始早期康复治疗。早期康复不仅安全可行,而且是改善功能预后的关键措施。

早期康复的核心内容包括体位管理、关节活动度训练、吞咽功能评估和训练,以及认知功能刺激。体位管理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保持肢体功能位,预防压疮和关节挛缩。被动关节活动能够维持关节灵活性,刺激本体感觉,为后续主动运动做准备。

吞咽功能评估尤为重要,因为约50%的脑卒中患者存在吞咽障碍,容易发生误吸性肺炎。通过专业的吞咽功能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喂养方式和康复训练。同时,语言治疗师会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语言康复计划。

家庭康复:延续医院治疗的重要环节

脑卒中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家庭康复治疗同样重要。家属需要学会基本的康复技能,包括辅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等。同时,要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保持患者的康复积极性,预防再次脑卒中。

脑卒中虽然凶险,但并非不可战胜。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在疾病的初期阶段就采取正确的行动。掌握识别技能、了解急救知识、重视早期康复,这些看似简单的措施,却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改变命运。让我们携手努力,用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行动,为每一个脑卒中患者争取最好的治疗效果,让更多的家庭重获希望。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地下700米捕捉“幽灵粒子”!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闭幕,北京阵容成关注亮点
推荐阅读
急性脑卒中后的急救护理:如何在“黄金时间”内抢救生命?
2025-04-07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