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灿梅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控制血压,药物治疗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血压药物治疗中常用的药物种类及其作用机制,阐述这些药物在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
一、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常用药物种类
1.钙拮抗剂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使血管得以扩张,从而降低血压。常见的钙拮抗剂有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拉西地平等。
2.利尿剂通过增加尿量,帮助身体排除多余的钠和水,从而减少血容量,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常见的利尿剂有氢氯噻嗪、吲哒帕胺、呋塞米、氨苯蝶啶、螺内酯等。
3.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降低心跳速度和心脏输出,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有比索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普萘洛尔、卡维地洛、阿罗洛尔等。
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以及抑制激肽酶的降解,从而发挥降压作用。常见的ACEI类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西拉普利、培哚普利等。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发挥降压作用。常见的ARB类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奥美沙坦等。
二、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解析
1.钙拮抗剂的作用机制
钙拮抗剂主要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通过阻止钙离子内流,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从而降低血压。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下,钙拮抗剂能够舒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的血液供应,有助于减轻心肌缺血和损伤。
2.利尿剂的作用机制
利尿剂主要通过促进肾脏排泄钠和水,减少血容量,降低心脏前负荷,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利尿剂可以减少心脏的负担,有助于稳定病情。同时,通过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钠离子浓度,利尿剂还能降低血管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进一步降低血压。
3.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
β-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降低心脏收缩力和心率,减少心脏输出量,从而降低血压。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能够减少心肌的耗氧量,保护缺血心肌,防止心肌梗死面积的扩大。此外,它还能通过抑制肾素释放,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进一步发挥降压作用。
4.ACEI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ACEI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同时抑制缓激肽的降解,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下,ACEI类药物能够改善心肌缺血,减少心肌重构,保护心脏功能。此外,它还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尿蛋白,保护心血管和肾脏功能。
5.ARB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ARB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作用,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与ACEI类药物相似,ARB类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它能够减轻心肌缺血和损伤,保护心脏功能。
三、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1.高血压的确诊应由专业医生进行,避免误诊和误治。
2.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终身服药,以维持血压在正常水平。用药期间要定期监测血压,以便随时调整用药量和药物品种。
3.高血压患者应按时按量服药,不要轻信保健品或擅自停药、换药。间断或自行停药会引起血压剧烈波动,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4.高血压用药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年轻患者宜选用对性功能影响最小的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心功能不好的患者宜选用利尿剂;老年患者往往以收缩压高为主,宜选用钙拮抗剂。
5.长效降压药有助于维持血压24小时稳定,减少波动。对难治性高血压主张联合用药。
6.高血压患者应注意经常测量血压,维持血压在长期稳定的理想范围。如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单位:容县人民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