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董海波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大时更容易发生。很多家长面对孩子咳嗽发烧会焦虑不已,其实只要掌握科学的护理知识,就能有效预防肺炎发生,帮助孩子顺利康复。这份全面护理指南将从预防到康复,为家长们提供实用易懂的护理要点。
认识小儿肺炎:分清症状不恐慌
肺炎是肺部受到细菌、病毒或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炎症,3岁以下婴幼儿由于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侵害。与普通感冒相比,肺炎的症状更为严重:孩子会出现持续高烧,特征是体温超过38.5℃且不易退烧;咳嗽频繁,特征是早期干咳,后期可能伴有痰液;呼吸异常,表现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吸气时肋骨间凹陷等症状,部分孩子还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呕吐腹泻等情况。但一定要留意,新生儿肺炎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没有明显咳嗽发烧,仅表现为吃奶减少、口吐泡泡、嗜睡等,家长需格外警惕。当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通过听诊、胸片等检查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预防为先:筑牢健康防线
预防小儿肺炎的关键在于增强孩子抵抗力和减少病原体接触,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家长应按计划给孩子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能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尤其在流感高发季节前1~2个月完成接种,保护效果更佳。
在日常生活中的防护同样重要,家长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环境。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必须外出时给孩子佩戴合适的口罩,回家后及时洗手。家长如果感冒,需佩戴口罩避免与孩子亲密接触。合理喂养和运动能增强孩子免疫力,坚持母乳喂养至6个月以上,添加辅食后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婴儿被动操、幼儿户外活动等,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家庭护理:科学照护助恢复
孩子确诊肺炎后,除了遵医嘱用药治疗,家庭护理对康复至关重要。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待在封闭、不透气的环境中,过于干燥的环境会加重呼吸道不适,可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放置湿毛巾。避免室内吸烟、油烟等刺激性气体,定期清洁家居减少灰尘堆积。发热期间可给予孩子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待病情好转后再逐步恢复正常饮食。但注意要少量多餐,避免强迫孩子进食,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脱水。孩子发烧体温低于38.5℃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避免使用酒精擦浴;超过38.5℃时遵医嘱使用退烧药,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咳嗽时可将孩子侧卧或竖抱轻拍背部,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咳祛痰药物,不要自行给孩子服用成人止咳药。
康复期管理:巩固疗效防复发
肺炎恢复期通常需要1~2周,此时仍需精心护理防止病情反复。继续遵医嘱完成整个疗程的药物治疗,不要自行停药或减量,以免治疗不彻底导致复发。逐渐增加孩子的活动量,根据体力恢复情况安排适当活动,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观察孩子的恢复状况,如体温是否稳定、咳嗽是否减轻、精神状态是否好转等。定期复查确认肺部炎症完全吸收,尤其是重症肺炎患儿需按医生要求进行后续检查。康复后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强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部分孩子肺炎后可能出现一段时间的咳嗽,这是气道修复的正常过程,只要没有发烧、精神良好,就不必过度担心。但如果出现再次高烧、呼吸困难、剧烈咳嗽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检查。
就医时机:把握关键治疗窗口
当孩子出现连续3天的高烧不退、呼吸困难、嘴唇发紫、精神萎靡、拒食脱水等情况时,就提示孩子病情严重,需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就医时尽量记录孩子的症状变化,如发烧时间、体温变化、咳嗽特点等,便于医生准确判断病情。配合医生完成相关检查和治疗,住院期间积极与医护人员沟通,了解护理注意事项,为孩子康复创造良好条件。
小儿肺炎虽然常见,但只要家长掌握正确的预防和护理知识,就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帮助孩子顺利恢复健康。
(单位:涞源县妇幼保健院,省市:河北省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