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艳丽
秋冬季节一到,打喷嚏、流鼻涕的人多了起来。有人觉得“扛几天就好”,有人却越拖越重,甚至引发肺炎。其实,这可能是把“流感”和“普通感冒”搞混了。学会快速区分,才能正确处理。
一、“发病速度”:流感像“突然袭击”,感冒是“慢慢加重”
普通感冒大多是“循序渐进”的。刚开始可能只是嗓子有点干、偶尔鼻塞,过1~2天才慢慢开始流鼻涕、打喷嚏,症状逐渐加重,不会一下子让人“垮掉”。流感则像“突然被打了一拳”。前一秒还好好的,可能半小时内就突然发高烧(大多超过38.5℃),同时伴有浑身酸痛、乏力,连抬手拿杯子都觉得费劲。很多人回忆流感发病时,都能说清“就是下午2点突然开始难受”,这种“急刹车”式的发病,是流感最明显的特点之一。
二、再辨核心症状:全身疼vs局部痒
1.普通感冒:症状集中在“上呼吸道”
主要折腾鼻子、喉咙这些“局部”部位:比如鼻塞、流清鼻涕(后期可能变稠)、喉咙痒或轻微疼痛,偶尔有干咳,很少发高烧(即使发烧也多在38℃以下),几乎不会出现浑身酸痛。大部分人感冒时,虽然不舒服,但还能正常上班、做家务,只是偶尔需要擤鼻涕、喝水润喉咙。
2.流感:全身都“遭罪”
除了鼻塞、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更突出的是“全身症状”:高烧持续不退(可能烧3~5天)、头痛得像要炸开、肌肉酸痛、没胃口、恶心甚至呕吐,严重时会觉得“整个人都废了”,只能躺着不动。很多人流感时,不仅没法工作,连吃饭都没力气,这是普通感冒很少出现的情况。
三、看“传染性”:流感是“全家传染”,感冒多“独自难受”
普通感冒的传染性很弱,大多是“自己不小心着凉”或近距离接触感冒者后才会得,很少出现“一家几口接连感冒”的情况。比如办公室有人感冒,只要不近距离对着说话、共用杯子,其他人基本不会被传染。
流感则是“强传染性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密闭空间(比如地铁、办公室、家庭)里很容易扩散。如果家里有人得流感,没做好防护(比如戴口罩、分餐),1~2天内老人、孩子就可能被传染,出现同样的高烧、酸痛症状。每年秋冬学校里“流感小爆发”,就是因为孩子密集接触,病毒快速传播导致的。
四、查“恢复时间”:1周就好还是需要躺2周
普通感冒属于自限性疾病,恢复速度快,通常5~7天即可自愈。病程前期(前3天)症状最明显,会出现鼻塞、流涕、咽痛等表现,但症状多集中在呼吸道局部,无明显全身不适;3天后症状逐渐减轻,鼻涕由清变稠再减少,喉咙疼痛缓解,且极少留下 “后遗症”。多数健康人群无需特殊用药,通过多喝温热水、保证充足睡眠、清淡饮食等居家护理,就能自行康复,部分症状明显者可对症使用缓解鼻塞、咽痛的非处方药。
流感则因病毒致病性强,恢复周期显著更长,即便在发病48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也需1~2周才能完全恢复。其典型特点是 “全身症状重”:高烧(体温常达39℃~40℃)可持续3~5天,服用退烧药后体温易反复;退烧后并非“痊愈”,还会伴随1~2周的持续乏力、干咳,比如患者可能不发烧了,但走路时仍感觉腿部无力,爬一层楼梯就气喘吁吁,甚至影响日常活动。更需警惕的是,若未及时干预,流感病毒可能引发肺部、心脏等并发症,如病毒性肺炎(表现为持续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心肌炎(出现心慌、胸痛、乏力加重),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需及时就医治疗。
五、最后记“应对方法”:对症护理vs及时吃药
1.普通感冒:对症护理即可
不用吃抗病毒药,重点是缓解不适:鼻塞就用生理盐水洗鼻子,喉咙疼就含润喉糖,发烧低于38℃时用温水擦额头降温,多喝温水、保证睡眠,一般不用去医院。如果症状影响休息,可吃普通感冒药(如氨酚黄那敏)缓解鼻塞、退烧,但不用追求“快速治好”,感冒本身需要时间自愈。
2.流感:48小时内吃抗病毒药
一旦怀疑是流感(比如突然高烧+全身酸痛),要尽早去医院查流感抗原,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吃抗病毒药,如速福达(玛巴洛沙韦片),发病48小时内吃药,能快速退烧、减轻症状,还能减少并发症风险。同时要居家隔离,戴口罩、分餐,避免传染家人,多休息、补充蛋白质(如鸡蛋、牛奶),帮助身体恢复。
(单位: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省市:四川省成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