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陈金莲
生活中,意外往往来得猝不及防。孩子玩耍时突然摔倒磕破了头,厨房里切菜不小心割伤手指或烫伤,老年人突发胸痛、晕厥,小孩发热惊厥,进食不小心噎住;户外工作中暑,被毒蛇咬伤等这些情况时有发生。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许多人第一反应是慌乱,有的人甚至误用“土办法”,结果延误治疗。
意外割伤和出血:止血比消毒更重要
意外割伤时,很多人急着消毒,却忽略了最关键的止血——应立即用干净纱布、毛巾或衣物压迫伤口,持续几分钟即可控制出血,不要反复查看,以免破坏凝血。若出血量大,可同时抬高伤肢减少出血;如怀疑大血管损伤或止不住血,应立刻送医。消毒应在止血后进行,避免直接用酒精倒入伤口刺激组织。
烧烫伤:冷水冲洗才是第一步
很多人在被烫后会涂牙膏、酱油或醋,这些做法不仅无效还易感染。正确处理是立即、持续用冷水冲洗,最好在受伤十分钟内,用流动自来水冲洗至少15分钟,以带走热量,减轻损伤。若条件有限,可用干净冷水浸泡,但不要直接用冰块,以免冻伤。冲洗后若有大面积水疱,不要挑破,应覆盖干净纱布并尽快就医;小面积轻度烫伤可涂抹烫伤药膏并保持清洁。
异物卡喉:黄金时间在几分钟内
异物卡喉是危险急症,此时时间就是生命。急救方法是海姆立克法:若患者还能咳嗽,应鼓励其咳出;若患者已无法说话或呼吸并脸色发青,应立即施救。站在患者身后,双手环抱腰部,一手握拳抵住肚脐上方,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上冲击,反复进行直到异物排出。婴幼儿则可俯卧在成人大腿上,拍击背部帮助排出。
心脏骤停:会心肺复苏,才能真正“救命”
心脏骤停常无预兆,抢救黄金时间仅4到6分钟,而救护车往往来不及。若家属会心肺复苏,就能赢得宝贵机会。发现患者突然倒地、呼之不应且无呼吸心跳时,应立即拨打120,并让其仰卧在硬地上。双手交叠置于胸骨中下段,用力快速按压,频率约每分钟100至120次,深度5至6厘米。即便不会人工呼吸,持续高质量按压也能显著提高存活率。
突发胸痛:不要硬扛,也不要乱揉
突发胸口压榨样疼痛,伴随大汗、呼吸困难,往往提示心肌梗死。很多老人会选择忍一忍或揉一揉,甚至当成胃病,这极易延误病情。正确做法是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安静坐位或半卧,避免走动;如有医生开具的硝酸甘油,可舌下含服;同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送医。切勿自行开车,以防途中突发心脏骤停而无人急救。
中暑:及时降温比喝药更关键
中暑多见于夏季高温或闷热环境,轻者头晕乏力,大量出汗,重者可能体温升高、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急救要点是迅速转移到阴凉处,松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或在腋下、颈部放置冰袋帮助降温。若患者神志清醒,可少量多次饮水或含电解质饮品;若已昏迷,应立即送医,切勿强行灌水,以免呛入气道。
晕厥:保持气道通畅,切勿乱掐
晕厥常见于炎热天气、剧烈运动后,或因紧张、饥饿、低血糖等引起。患者会突然眼前发黑、倒地,短暂失去意识。正确做法是让患者平卧,双腿适当抬高,促进脑部血流;解开衣领,保持空气流通。多数患者几分钟内会自行恢复。若长时间昏迷或伴随抽搐,应立即送医。切勿用力摇晃或乱掐人中,更不要往嘴里灌水。
孩子发热惊厥:保持呼吸道通畅
孩子因高热突发抽搐常让家长慌乱,有的甚至摇晃或掐人中,这些做法无效还危险。正确做法是保持镇定,将孩子平放在安全处,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堵塞气道;不要往口中塞东西,以免窒息。多数惊厥几分钟内会自行缓解,停止后应尽快就医,查明发热原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
毒蛇咬伤:冷静处理,避免扩散
在野外或农村活动时,毒蛇咬伤虽少见,却危害极大。错误的处理方式如切开伤口、口吸毒液、乱敷草药等,往往弊大于利。正确做法是保持冷静,尽量减少活动,避免毒素加速扩散;让伤肢保持低位,在近心端用布带适度加压,但不能完全阻断血流;切勿切割或吸吮伤口;最关键的是立即将伤者送往有抗蛇毒血清的医院。
急救知识就像家庭里的备用钥匙,平时可能用不上,但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它就是守护生命的关键。这些看似简单的知识,可能就在不经意间救人一命。小小的知识,能够换来大大的安全感。
(单位:柳州市鱼峰区里雍镇卫生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